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54集-職場倫理(二):無愧良心

列印 列印

葛傳宇:
我分享的個人在工作職場和信仰上的衝突,有過去教學的實際經歷,再大到卸任國家元首的禮遇制度,雖然答案無解,但不論是教友或非教友,還是有個可以共同適用的標準,那就是:你晚上睡得著覺嗎?你的良心在那裡?只要這樣捫心自問,就可以了。

陳正昱:
天主教的教導有兩個重要原則,一是愛天主在萬有之上,一是愛人如己。我個人將「愛人如己」用在醫療上具體的行動就是不斷地溝通,也就是去了解對方的問題所在,然後幫他做最妥適的抉擇,並付諸行動。之後,再回到「愛天主在萬有之上」來作反省。

袁圓,任職於保險公司; 許嘉雄,台灣潤德設計公司副理; 陳正昱,台灣桃園榮民醫院胸腔科醫師; 葛傳宇,台灣育達商職技術學院講師。

第53集-職場倫理(一):沒有標準答案

列印 列印

主持人:趙榮珠

多少人面對職場錯綜複雜的利益糾葛,內心不停吶喊?在工作領域中遇到與信仰或與倫理相違背的事情,身為基督徒,我們是要與世俗妥協?堅守職場倫理?或者還有更好的選擇?如何活出「純潔如鴿,機警如蛇」般活潑美好的生活見證?

許嘉雄:
我不太會與人正面衝突,表面看起來是個還算溫和斯文、與世無爭的人,但往往在夜深人靜捫心自問時,或與天主私下對話時,常常是祂安慰了我,使我獲得力量,讓我在明天來臨時,可以繼續往前走。

陳正昱:
倫理議題有沒有答案?如果沒有,那我們可以散會了;如果有,我們也不需要座談,大家去讀讀倫理聖經就好了。再深入到醫學倫理,以醫界的應考技巧來說,醫學是沒有絕對的,何況是醫學倫理,那就更複雜了。不過醫學倫理也不是沒有答案,只是沒有標準答案。

袁圓:
有些人比較積極,只要對自己有利,就不計一切地去爭取客戶。開始時,我非常氣憤,後來想:「身為基督徒,要活出基督的精神,要為基督發光發熱,做地上的鹽和光,讓人知道我用專業的態度做該做的事,做對客戶有利的事,而不去搶案子,這樣也可以在這個行業裡生存得很好。」

袁圓,任職於保險公司; 許嘉雄,台灣潤德設計公司副理; 陳正昱,台灣桃園榮民醫院胸腔科醫師; 葛傳宇,台灣育達商職技術學院講師。

第48集-活出基督(二):祂的面貌

列印 列印

楊應望神父:
我看到耶穌的面貌有三:(一)愛的面貌(二)和平的面貌(三)寬恕的面貌。祂活出了愛、和平與寬恕,我們這些跟隨祂的人,雖活於現代,但仍要活出祂的生命。

林郁曄:
當人把生活的需求、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時,祂是嚴厲批判,同樣的,在我們這世代中,關懷與愛心的服務我們做很多了,缺乏的是批判的聲音。

譚浚明:
全球化在我個人的見解中,就是一個現代版的、無形的巴貝耳塔。有個廣告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我覺得它少了四個字:來自於人性的自我崇拜。對人的關懷與對人性價值的尊重,是否意謂著可以無限上綱到自我崇拜?畢竟我們除了人言還要傾聽上帝的聲音。

彭龍英:
人的眼光真的很有限,一定要有人在那不斷地撞擊吶喊,我們才意識到他們的存在和需求,才會思考要如何對待他們。是不是忙碌把人的心靈壓縮到沒有餘力去想到其他的事情?

李長瀚,台灣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 林郁曄,台灣中原大學宗研所; 彭龍英,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楊應望神父,聖言會士、台灣新店聖三堂主任司鐸; 譚浚明,台灣中原大學宗研所。

第52集-實踐保祿言行精髓(三):溫度與高度

列印 列印

趙士儀神父:
保祿時代,在斐理伯、呂斯特辣、厄弗所造成基督信仰傳播重大阻礙的其他宗教,今天同樣發生在我們周圍。我覺得對於迷信的、邪神的,必須用更寬廣的態度來面對。在我的服務經驗裡,就幫助過皈依天主教會的家庭,去收掉一些媽祖像。而另一種情況是,家裡唯一的天主教教友死了,怎麼辦?要求去退神,把聖像拿回來。成為世上的鹽,地上的光。鹽的意思,不是要讓人嚐到鹽的味道,而是要去增加食物的美味。光的意思,也是為幫助人看到週圍很多美好的東西,而不是看到很強、很亮的光本身。

楚雲:
基督徒的生命應該要有兩個面向,即是跟自己的環境和週遭人接觸時,要展現出溫暖度和高度。耶穌在地上生活時,經常面對擁擠的人群,祂並沒有逃離人群。基督徒要很親近、很貼近人,這就是溫度,而最終又能成為對人的祝福的,就是高度。

楚雲,台灣新竹IC之音廣播公司台長,金鐘獎資深媒體人; 趙士儀神父,台灣雲林崙背鄉天主堂主任,雲林野鳥協會教育推廣組組長; 趙可蒂,外商公司法令遵循室主任。

第47集-活出基督(一):雙重聆聽

列印 列印

主持人:趙榮珠

在今日世界的各個領域,一切都快速變化著,身處這個世代的人,面臨極大的壓力與挑戰。基督徒該如何自處與面對,成了棘手的問題。在如此遽變多元的世界,該如何活出基督徒的面貌,使週遭的人可以看到新的希望?教會又該如何做好培育工作,使教友有能力面對新的挑戰與變化?

彭龍英:
現代的基督信徒要求靈命的成長,自己可以更積極主動些,因為今天社會的資訊十分發達,搜尋的方式與管道便捷又多元,不要再像過去,只是等待神父、修女或他人的「餵養」。

譚浚明:
今日的基督徒不應該試圖調解聖言與人言的衝突,而是要去溝通。因此,我們必須一手拿聖經、一手拿報紙,這是個比喻,也就是我們要有雙重聆聽的態度,一方面用恭敬順從的心態去讀聖經,聆聽上主的聖言;一方面也要傾聽人言,了解今日世界的處境,各種文化思潮、社會現象,以及各式各樣如環保、全球化等議題。

李長瀚:
以我閱讀新約的經驗,我在耶穌的身上得到啟發,就是倫理學的大逆轉,即倒轉倫理學,也就是愈在前的人,其實是愈在後的人,反之亦然。

李長瀚,台灣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 林郁曄,台灣中原大學宗研所; 彭龍英,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楊應望神父,聖言會士、台灣新店聖三堂主任司鐸; 譚浚明,台灣中原大學宗研所。

第51集-實踐保祿言行精髓(二):向主回應

列印 列印

楚雲:
我們在世上活著,如果主讓我們受一點委屈、羞辱、勞苦,其實應該歡喜,因為我們竟然有分於耶穌所走過的一切,這不只是使命,而根本是個祝福。保祿是所有走過的人中走得非常漂亮、走得淋漓盡致的一位。但願主保佑我們在此生能這樣向主回應,我相信這是主最大的喜悅與滿足。

趙可蒂:
我相信天主會用一切的方法來救所有的人,所以不論我們在那裡或用什麼方式福傳,都是在成就天主愛人和救人的計畫。可是在此之前,我自己要先成為這個計畫的一部分,成為這個愛的一部分。做一個作光作鹽的人,不論在那裡,都能讓身邊的人嚐到耶穌基督的滋味。

楚雲,台灣新竹IC之音廣播公司台長,金鐘獎資深媒體人; 趙士儀神父,台灣雲林崙背鄉天主堂主任,雲林野鳥協會教育推廣組組長; 趙可蒂,外商公司法令遵循室主任。

第46集-簡單心生活(三):回到基督的生命

列印 列印

周佩玉修女:
追尋靈修,首先要清理自己一些內在的東西,當然必須先了解自己目前在那裡、自己的實況如何。在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困難,但它也是一個機會。我們可將負面的感受回收,最後轉化為鑽石。重要的是要回到基督的生命去看,祂的生命就不是不斷淨化、空虛自己的過程,而這過程十分人性。

梁倩怡:
在選擇時,不要怕做調整,這需要勇氣。生命中常要不時調整,此時我做了一個選擇,也許明天就不見得是正確的了。有時人在生活中感到壓力,是因為他很堅持自己的選擇,不願調整。

葉元良神父:
我們常說要在生活中的小事上,轉向天主,這是「剎那」;而每天固定有和天主相處的時間更是重要,我常在散步時和花講話,就仿彿和天主講話一樣。我每天都會和會院門口的兩棵大樹打招呼,有時抱抱它,它們現在都長得很大囉。

周佩玉修女:
靈修操練是為了修練成人,而不是修練成仙,不是為了更能抵擋困難或痛苦。耶穌給我們的道路,是從生命中的一切去體驗天主的愛,特別是在痛苦中,仍然能寬心體會天主的愛。

何萬福神父:
靈修就是與天主一起生活,靈修愈深表現出來的就是你愈愛天主,愈愛天主你就愈能接受所有好的、不好的事情。我還是要強調,要珍惜所擁有的,而且要回到原點,回到耶穌基督身上。

何萬福神父,中華道明會會士; 葉元良神父,聖衣會會士; 周佩玉修女,瑪利亞方濟各傳教女修會會士; 李蓁蓁,若望之家成員; 梁倩怡,基督生活團團員。

第50集-實踐保祿言行精髓(一):接觸教外人

列印 列印

主持人:趙榮珠

教宗本篤十六世宣布,從2008年6月28日聖伯多祿和聖保祿慶日開始,到2009年6月29日為止,訂為慶祝保祿宗徒年。聖保祿這位外邦人的宗徒,無懼於困難和迫害,以徹底奉獻基督的精神,宣講福音。教宗懇切要求每位信徒多多效法保祿宗徒,在這次座談會中,邀請在不同工作場域盡心竭力的基督傳人,分享經驗。

趙可蒂:
聖經上一個很重要的教訓就是:不論怎樣都要與人和睦,絕對不要在職場上和人有衝突,因為,我們也碰過比較挫折的例子,就是辦公室裡的基督徒來自不同的宗派,有福音派的,也有靈恩派的,有一些宗派可能稍微激進一點,在碰到其他宗教的信徒時,如果剛好有不友善的態度,我們就要想辦法去弭平這樣的狀況,或是重新修復。所以,在職場上與人和睦、與人為善,十分重要。

趙士儀神父:
剛晉鐸時,我只認識聖堂週圍的人,偶爾打打招呼,因為堂區工作讓我沒有機會去碰觸其他的外教人,光是教友就把我包圍住了。有時候在教友團體裡,我們是不是把神父綁架在聖堂的工作職務上,而不是讓他有機會去做福傳的工作?身為天主教的神父,我們常常要求,有多少人領洗,卻很少問有多少耕耘。

楚雲,台灣新竹IC之音廣播公司台長,金鐘獎資深媒體人; 趙士儀神父,台灣雲林崙背鄉天主堂主任,雲林野鳥協會教育推廣組組長; 趙可蒂,外商公司法令遵循室主任。

第45集-簡單心生活(二):心靈需要登高

列印 列印

梁倩怡:
我生命中扮演七、八個不同的角色,依不同的時候而有不同的使命,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那個當下,去做好天主希望我做好的角色,因此也隨時與天主保持密切的Q&A,看看祂希望我在這個角色中怎樣說、怎樣做。

何萬福神父:
我們太常往外追尋解脫,其實應回到信仰原點,即耶穌基督身上,我們的聖事也可以給我們力量,去抗拒許多誘惑與困難。可惜,我們都將它擱置一邊了,這些都需要我們靠毅力去與天主配合,也需要時間,放慢腳步。有時我們太注重效率、經濟效益,而忽略了人的重要。

李蓁蓁:
面對壓力時,我有一些建議。很多人常身處在狹窄的空間內,當壓力來臨時,會更容易加重心中的負荷,如果外在環境許可,倒是可以上山登高遠眺,或到海邊觀望無垠大海,多少可以幫忙紓解一些壓力。若條件不允許,至少在心靈上要登高一些,看遠一些。

何萬福神父,中華道明會會士; 葉元良神父,聖衣會會士; 周佩玉修女,瑪利亞方濟各傳教女修會會士; 李蓁蓁,若望之家成員; 梁倩怡,基督生活團團員。

第49集-活出基督(三):有限與互補

列印 列印

李長瀚:
孟子說:「乃若其情。」如果真的了解人的本性,會知道人的有限,因為通常很自大的人,其實有另一面是很自卑的。對人真的了解後,會發現有時對人還真是無能為力呢。很多事情是要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然後在信仰中祈求耶穌給我們力量,我覺得這比想個方法去培育教友更是個根本的問題。

譚浚明:
生命的培育不可能是速成的,也不可能在獨立的狀態中發生,而且每個生命都是有限的。而耶穌的生命樣式與內涵絕對是培育生命時必須學習、深思、效法與追隨的。

楊應望神父:
人相當有限,當我注意到事情不夠完整時,另一個弟兄或姊妹,可能剛好補足了我欠缺的,或我可能也補足了他所欠缺的。這樣在團體內,我們可以更豐富地看到事情的全貌,甚至看到生命有一個完整的方向。

李長瀚,台灣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 林郁曄,台灣中原大學宗研所; 彭龍英,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楊應望神父,聖言會士、台灣新店聖三堂主任司鐸; 譚浚明,台灣中原大學宗研所。

第44集-簡單心生活(一):靈修貴實踐

列印 列印

主持人:趙榮珠

近幾年,許多人追求身心靈整合、修煉心靈、投入全人發展,嚐試用各種方式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有人禪修,有人練瑜伽,有人參與講座,或者定月退省、年退省,這些現象說明了人心深處的渴求與嚮往。神聖之地,沒有疆界,我們如何在高科技的文明中,稍微沈澱心靈,真的作光作鹽?我們如何找出一條與心相伴的道路?如何走上一條轉化並觸動生命核心的道路,讓自己能全然發自內心地活在人間?

周佩玉修女:
人人渴望放鬆、自在、做自己,所以需要靈修,靈修並不是在於參加過多少講習會,或懂多少靈修理論,靈修是理論的實踐,亦即:我在生命當中如何使我的信念愈來愈鮮活,無論在生活的正面或負面經驗當中,都體會到天主的臨在。「天主無所不在」並非一個概念,而是來自我真實的經驗。

葉元良神父:
現在的人常喜歡繞圈子,有一些人總是在圈子內外走動進出,抓不住核心焦點,讓人有霧裡看花的迷思。人的焦點應該向內心深處探討,外在只不過是一個引子或敲門磚,若不能深入自己的內在,最後會因為焦點放錯了位置,則不得其門而入了。

梁倩怡:
在生活中不斷去體會天主的召叫十分重要,我要不斷去看天主造了我這個人,祂到底要把我帶到那裡去?祂願意怎樣用我?在生活中我比較會去看的是:「什麼時候天主最需要我在那裡?那我就在那裡。」我常說:「在微小的事物中看到天主的旨意。」

何萬福神父,中華道明會會士; 葉元良神父,聖衣會會士; 周佩玉修女,瑪利亞方濟各傳教女修會會士; 李蓁蓁,若望之家成員; 梁倩怡,基督生活團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