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集-保祿轉變的心路歷程(1)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聖地風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1193 列印 保祿本來是本雅明支派的猶太人,為什麼誕生在今天的土耳其,也就是昔日小亞細亞基里基亞省的省會塔爾索?很可能就是緣於羅馬人的分散猶太人政策。保祿因而具有羅馬公民的身份,享有一些特殊的權利。保祿被揀選之後,很深地感受到天主對他無條件的愛,不是他做了什麼好事,或者有什麼功德,而是天主愛他,因此他義務無顧,拋頭顱灑熱血出外傳福音。他曾說:「我如果不傳福音,就有禍了。」
第21集-第一條路線(20):凱撒勒雅一片廢墟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聖地風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1038 列印 當年伯多祿在凱撒勒雅對百夫長柯爾乃略說,天主聖神已啟示他,不是只有猶太人可得救,所有的人都是潔淨的。當伯多祿正在講道時,聖神降臨在柯爾乃略一家人身上,猶太人見了非常驚訝,紛紛讚嘆聖神的恩惠傾注在外邦人身上。如今走進凱撒勒雅,觸目所見是一片廢墟,還有許多水道牆,站在廢墟當中,朝聖者可以回憶兩千年前發生在這兒的歷史故事。
第26集-第一條路線(25):五餅二魚奇蹟地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聖地風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1108 列印 距離真福八端堂不遠,在山坡底下靠海邊處,有一座五餅二魚堂,教堂的正中央有塊石頭,據說耶穌當年是站在這塊石頭上行了奇蹟,聖堂的週圍有七口井,一萬多人吃餅煮魚,七口井正好供應了乾淨的飲水。每個到這兒的人,都會去觸摸耶穌站過的石頭。
第22集-第一條路線(21):厄里亞的加爾默羅山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聖地風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970 列印 海法在聖經中沒有提及,旁邊的加爾默羅山卻大大有名,列王紀上十八章以後的描述,令這片山聲名大噪。厄里亞先知在此向上主祈求大火,焚盡所有祭品,證明天主是真神。朝聖者沿著蜿延的山路上到山頂,可見一座紀念建築,這就是厄里亞和巴耳先知鬥法之處,在此可遙望海法大平原,天氣好的時候,更可遠眺納匝勒的大博爾山。
第27集-第一條路線(26):加里肋亞海沿岸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聖地風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1225 列印 耶穌帶領門徒走遍了加里肋亞海邊,尤其是葛法翁。葛法翁有個會堂保存至今,雖然已東倒西歪,成了廢墟。十字軍收復聖地時,在原址蓋了很大的聖堂,從殘留的幾根大石柱,可以看得出來,那曾經是一棟很漂亮的大聖堂。 加里肋亞的水是從北邊赫爾孟山流下,是雪融化的水,非常冰涼,帶來冷空氣,可是一路來到加里肋亞海,海平面以下六十公尺,氣候與氣溫都變得悶熱。熱空氣碰到北邊來的冷空氣,開始產生對流,就有風浪。
第23集-第一條路線(22):往聖母的家鄉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聖地風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1043 列印 從耶路撒冷前往納匝勒,有三條路線,中間這條最危險,卻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地點。雅各伯夢見天梯的貝特耳,如今有座先知撒慕爾的墳墓在此。雅各伯井的周圍發展出一個很大的城市那不勒斯,是激進的巴勒斯坦人聚居之處,經常暴動。現在這口井由東正教徒把守,必須經過許可,才可下到很深的地洞去參觀,在那兒,井水仍然很豐沛。
第28集-第一條路線(27):凱撒勒亞的大磐石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聖地風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1199 列印 湖邊的聖堂裡有塊石頭,稱為「耶穌的餐桌」,當年耶穌在這塊石頭上,為門徒準備早餐。石頭上有火燻過的黑黑的顏色,兩千年來有兩位教宗曾回到此地朝聖,因為這是耶穌第一次正式把教會交託給教宗管理的位置。聖堂門口有個銅像,耶穌拿著牧羊杖,交給跪在他前面的伯多祿。 斐理伯的凱撒勒亞是約旦河發源地,當地有一個大磐石,從底下冒出冰冷的水,早期的神龕都還在。耶穌當年或許是指著那顆大石頭,賜予伯多祿這個名字。
第24集-第一條路線(23):野花遍地的村落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聖地風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1013 列印 四到五月份,春暖花開的季節抵達納匝勒,將看到一個美麗的城市。納匝勒位於山谷裡,風景優美。方濟會買下兩千年前的整個村落,從聖母的家一直延續到聖若瑟的家。當地有座「領報大殿」,這是聖地最漂亮最雄偉的大殿,屋頂像個燈塔。聖母的家旁邊有個博物館,陳列了許多大理石雕塑。
第29集-初期教會蓬勃發展的地盤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聖地風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1193 列印 保祿宗徒走過的土地,在教會中習慣稱為第二聖地,迦拉達、哥羅森、格林多、得撒洛尼、希臘和安提約基亞這些耳熟能詳的地方,都包括在內,這塊聖地是初期教會發展起來的地盤。十五世紀末,回教王朝占領這塊土地之後,破壞了教會的硬體。 今天去這塊聖地朝聖,第一站是伊斯坦堡。伊斯坦堡位於亞洲的最西邊,橫跨歐亞兩洲,原名拜占庭,四世紀時羅馬皇帝君士坦丁遷都於此。市內最有名的是聖索菲亞大教堂,回教徒占領之後,在四週蓋了四個尖塔,改變為清真寺,又稱為藍色的清真寺。
第25集-第一條路線(24):揮一揮衣袖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聖地風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1107 列印 耶穌知道,他不能再留在納匝肋了,先知在本鄉是不受歡迎的,他可能向母親報告,他要去宣講天國的福音,要離開家了。不論如何,他在此地待了二十五年之久,學習、工作、成長,直到三十歲離開。聖經裡再沒有提過耶穌返回納匝肋的紀錄,他揮一揮衣袖,從小山城慢慢往低地走,一直到加里肋亞海,展開傳教工作。
第20集-第一條路線(19):難以靠近的亞巴郎家族墳場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聖地風情 發佈: 24 四月 2019 點擊數: 957 列印 赫貝龍的山谷,是亞巴郎的家族墳場,雅各伯臨終前,叮囑若瑟要把他的屍骨帶回當地,埋在祖先身邊。以色列雖然派重兵保護,但巴勒斯坦人頻頻鬧事,朝聖者很難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