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52集-少年城:用宗教的力量去轉化(完結篇)

列印 列印

愛的教育與紀律的教育不同。紀律的教育要求孩子跟著規定行事,愛的教育則是以母親的方式在照顧孩子,慈幼會的原則是,不可以罵、不可以打孩子,要尊重他們,隨時發覺他們的需求,這些孩子的人格慢慢成長,最後成為成熟、熱心的國民和基督徒。

王神父說,愛的教育、家庭精神和預防教育法的基礎就是宗教教育,慈幼會強調的宗教教育重點是「恭敬耶穌聖體」和「全心恭敬聖母」,教導孩子稱聖母為天上的媽媽,這些孩子缺乏母愛,用宗教的力量可以在他們內心生起轉化。

王純仁神父,慈幼會士,台灣屏東潮州「少年城」主任 。

第51集-愛心家園:給他們工作機會

列印 列印

身障者也有選擇職業、選擇興趣的權利,「愛心」有許多組別,經過很多老師的評估和詢問,把孩子分到各個組別去。譬如有些學生特別對園藝感興趣,就分配他們到植栽坊去種香草、有機蔬菜,將興趣和工作結合,學生才會愉快。

陳組長說,員工會用天主包容的精神,熱情地付出心力,輔導學生。平日若有彌撒或宗教課程,會邀請學生參與,以培養持平的心情,面對壓大力的社會。每天的早禱和晚禱,則可幫助員工抒發心理壓力、調適心態。

陳美芸,台灣天主教瑪利亞文教基金會「台中市愛心家園」成人服務課就業輔導組長。

第46集-失智老人基金會:孩子,等我一下

列印 列印

老化是全球趨勢,當初創辦醫院照顧早產兒的修女,從比利時的經驗感悟到,應該要開始照顧老年人,特別是失智的長者,這是老人照顧中最困難的一群,於是在一九九八年成立基金會 向社會大眾募款,為失智老人服務。

陳主任說,在基金會工作的人員大部分不是天主教徒,但大家都說自己是教會的朋友,他們到此工作,不為錢也不為名,而是真正認同修女的服務精神。天主教強調從服務中讓人看到天主的愛,因此傳遞服務非常重要,以服務為前提所呈現出來的品質、照顧模式、互動氣氛都是不一樣的。

★延伸聆聽:「今生到來生」第8集~10集;「真理書房」第21集。

陳俊佑,台灣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室主任。

第50集-救星教養院:上主把孩子交給我們

列印 列印

每週三晚上,「救星」安排了宗教課,由修女帶領,藉著歌頌讚美祈禱,小孩子都很喜歡。每天三餐吃飯前一定祈禱,讓孩子培養感恩心。每個月有一個星期三下午,有一台感恩彌撒,所有的工作人員和小孩子共同感恩,向上主感恩,也為所有支援「救星」的恩人祈禱。

工作人員成就感很少,但並不因此而放棄,林修女常跟工作人員說:「我們不靠自己,我們靠主,這些小孩子是主交給我們的,我們有困難,主一定會幫助我們。」

林秀花修女,台灣花蓮教區「救星教養院」院長。

第45集-博愛基金會:注重管理和行銷

列印 列印

「博愛」以蜂巢募款策略,建立所有的愛德專案,把真正的需求,傳達給扶輪社或企業家,募得的每一分錢是怎麼用的,最後都列出來,告訴企業家。「博愛」的福傳觀點和一般慈善機構不太一樣,但起點都是一樣的,五、六十年前外國神父到台灣,是往最偏遠的地方去,今天已經結出果實,偏遠地區的教友特別多,福傳最重要的是到最貧苦的地方和最痛苦的心靈,耶穌就是這樣講的。

歐執行長說,台中教區上一任主教王愈榮神父曾經給他許多教導,王主教常對歐執行者說:「只要往前走,不要顧慮什麼,上主就在幫助你。」

歐晉仁,台灣天主教「博愛基金會」執行長。

第49集-中國痲瘋服務協會:跟他們在一起

列印 列印

麻瘋病患最需要的不是、藥品、醫療或復健,而是有人來和們在一起,讓他我感覺到:「 雖然我有病,卻不是二等人,我也是人。」健康的人拜訪他們,和他們在一起,聊聊天、聽他們說故事、分享他們家中的事,這讓麻瘋病患感到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

看到神父們這麼努力、這麼奮鬥,為麻瘋病患說話,大陸有的政府官員有點被感動,谷神父說:「我們和政府有個共識,我們去是為幫助中國社會,不是為宣揚福音,不是把社會服務當做工具,而是真心幫助需要幫忙的麻瘋病人。」

谷寒松神父,「中國痲瘋服務協會」理事長。

第44集-德蘭兒童中心:優勢輔導

列印 列印

之前,「德蘭」採大團體制,一個團體最多有二十幾個孩子,由一個老師帶領,非常辛苦,後來改成「小家庭制」,類似公寓房子,設有客廳、臥房、書房、廚房、衛浴間等。在小家庭裡,較能夠全方面照顧得到,小孩也容易體驗到自己被愛、被關心、被照顧,同時又可訓練他們的獨立精神,讓他們參與打掃和其他家事,週日的中午和晚上,孩子和老師一起做午晚餐。

在「德蘭」服務二十五年,趙修女遇到許多困難,她有個想法,教會事業是天主的事業,「天主無所不能,就交託給祂吧,祂會照料的」,但是,在人為的部分,修女會反省自己,加強溝通,以解決困難或者調整到可以處理的程度。

趙貞美修女(右圖左),台灣新竹教區天主教「德蘭兒童中心」院長; 陳富珍(右圖右),「德蘭兒童中心」教保助理老師。

第48集-聖若瑟之家:最後的美好

列印 列印

「聖若瑟」的服務宗旨是,在疾病的末期,給予他照顧;當所有的藥物與治療都無效時,幫助他在剩餘的歲月過得有尊嚴、有品質、沒有痛、沒有喘,很安心地和家人共度最後一段美好的時光。

在「聖若瑟」工作,挫折是常常有的,身為基督徒,朱組長通常會祈禱,請求天主幫助,「加給我力量,讓我繼續走下去。」

朱玫,台灣耕莘醫院安寧病房「聖若瑟之家」護理組組長。

第43集-少女城:天主補足了

列印 列印

女孩子們幾乎都是帶著受傷的身心來到「少女城」,輔導起來,每一個都需要特別照顧,而且需要特別多的愛心和耐心,以及許多社工幫忙,或者需要求助於心理醫生。除了一般的照顧之外,工作人員還會帶著女孩子們到聖堂去,有時也講點道理,告訴她們:「目前家裡的媽媽不能照顧你,可是我們每個人在天上都有一個聖母媽媽。」在她們的心中建立起聖母的形象,能產生極佳的安撫作用。

台灣南部的老百姓都很熱情,慷慨捐助,「少女城」幾乎不缺物資,缺的是教育、心理輔導,但是,工作人員擁有信仰,耶穌說:「你們為我們最小兄弟所做的,就是我為所做的。」蘇修女說,這是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使命,她和其他工作人員每天祈禱,藉著祈禱,希望天主賜予智慧和力量,當然他們也為院中的孩子和她們的家人祈禱,希望天主開啟孩子們的心,能聽得進去教導。在孩子不穩定時,祈禱能幫她們沈靜下來,工作人員做不到的,天主補足了。

蘇嬰珠修女,道明傳教修女會修女,台灣屏東天主教「少女城」前任院長,現任台北「靜修女中」校長。

第47集-安德啟智中心:像個小天堂

列印 列印

除了照顧年輕的障礙者,「安德」還計畫種一些菜、種一些花,安排一些活動,讓年齡已屆四十歲的障礙者能像一家人似的,過快樂的退休生活,這是個教會的機構,按照耶穌說的話,照顧最小的兄弟姊妹,等於照顧耶穌一樣,「安德」希望中心所有的人,都喜歡在這兒過生活 。

不論正常的人或身心障礙者都應該得到尊重,劉神父相信在天父面前,大家完全平等,天父愛每一個人,「障礙者也有權利得到我們的照顧和愛」。「安德」大部分的老師、輔導員和保母都有信仰,只有一兩位沒有,但是大家的付出,完全超過宗教信仰,在愛內都是兄弟姊妹。

劉一峰神父, 「巴黎外方傳教會」會士、台灣花蓮玉里天主堂神父、「安德啟智中心」負責人。

第42集-福安老人療養所:祈禱是基本的力量

列印 列印

「福安」以充分的人力,提供老人更精致的照顧。以飲食調配為例,就有四、五種餐點可供選擇,盡量滿足老人不同的需要。整個療養所環境溫馨、衛生,住起來很舒服。

二零零三年非典(SARS)流行期間,療養所一位老人疑似感染,整個機構被隔離。有一天晚上,開會到一點多,朱修女到主保加大利納態像前祈禱,她說:「我什麼都沒有,只有把我自己的生命放上,我們的工作人員或老人不能出意外…」後來很奇妙,過了四天,危機解除了。

朱台芳修女,「中華道明修女會」修女,台灣雲林天主教「福安老人療養所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