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望神父:
我看到耶穌的面貌有三:(一)愛的面貌(二)和平的面貌(三)寬恕的面貌。祂活出了愛、和平與寬恕,我們這些跟隨祂的人,雖活於現代,但仍要活出祂的生命。
林郁曄:
當人把生活的需求、個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時,祂是嚴厲批判,同樣的,在我們這世代中,關懷與愛心的服務我們做很多了,缺乏的是批判的聲音。
譚浚明:
全球化在我個人的見解中,就是一個現代版的、無形的巴貝耳塔。有個廣告說,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我覺得它少了四個字:來自於人性的自我崇拜。對人的關懷與對人性價值的尊重,是否意謂著可以無限上綱到自我崇拜?畢竟我們除了人言還要傾聽上帝的聲音。
彭龍英:
人的眼光真的很有限,一定要有人在那不斷地撞擊吶喊,我們才意識到他們的存在和需求,才會思考要如何對待他們。是不是忙碌把人的心靈壓縮到沒有餘力去想到其他的事情?
李長瀚,台灣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 林郁曄,台灣中原大學宗研所; 彭龍英,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楊應望神父,聖言會士、台灣新店聖三堂主任司鐸; 譚浚明,台灣中原大學宗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