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集-理想的聽告解神父(二)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倫理神學講座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65 列印 理想的聽告解神父,會善於利用給補贖機會幫助前來的懺悔者,在生活中意識到教會對於倫理生活的規範,以及天主無條件的接納懺悔者。神父對於告解的義務最重要的是告解秘密,又稱告解封印,這是一個極端嚴重的義務。教會法典九八三條說,凡是從和好聖事中所知道的一切罪情,神父應當嚴守秘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准洩露。目的是保護懺悔者和聖事的神聖性,也讓懺悔者在告明的時候,不帶恐懼地告罪。
第53集-理想的聽告解神父(一)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倫理神學講座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91 列印 在和好聖事中,懺悔者和神父的關係,是人與天主和好的標記。理想的聽告解神父,應該是一位懺悔者。聽告解神父本身,必須有與天主和好的經驗,體會到自己是罪人:他必須真正悔改過,經驗到天主對他的愛,深深明白,自己也是一個被寬赦過的人。總之,神父必須瞭解與天主和好是什麼滋味,而且,常常懺悔,這樣才能幫助前來的懺悔者更接近天主。
第48集-皈依的機會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倫理神學講座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32 列印 生活中的皈依,第一種情形是隨時悔改,也就是說,在生活中,當我們發現自己有什麼不對的時候,立刻悔改,或是事情結束後,馬上察覺,或是當自己靜下來的時候,發現自己的錯誤,也有時候是經過別人的提醒,察覺自己的罪過而悔改。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幫助我們皈依的機會,如:避靜、愛德行動、克苦、參與教會禮儀、朝聖等等。
第52集-個人的和好聖事(三)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倫理神學講座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80 列印 神父在和好聖事中,可以適當地幫助教友妥善地告明,並且按照具體、簡單、可以在最近完成,同時在不造成懺悔者太多的負擔的原則下,給予適合的補贖。新訂告解禮典18號:「補贖不只是過去罪惡的賠補,也是重度新生活的幫助,以及改過的神藥。」神父給的補贖只是一個象徵,不能代替每天的努力,也不等於未來的皈依。
第47集-皈依的聖經觀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倫理神學講座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61 列印 人如果要響應天主的召喚,開始的時候,必須回心轉意,然後,在他的一生當中,必須常常保持皈依的態度。皈依固然包括倫理生活的轉變,但是,更重要的是謙卑和信賴的態度。早在宗徒時代的團體就體驗到,受過洗的人,可能再犯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仍然願意分享救援,就必須痛悔。為此,痛悔在教友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是聖洗皈依的延伸。
第51集-個人的和好聖事(二)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倫理神學講座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54 列印 告明本身就是人際互動的經驗,而和好聖事中的告明,除了符合生活經驗外,同時它是內心向天主痛悔的具體表現。告明與其說是自訟自承的法律行為,更應該指出,告明是出自基督徒求寬赦的內在宗教經驗,這種內在的宗教經驗,使罪人在聖事的告明中,與基督相遇了,這位基督正是宣告上主的絕對寬赦的那一位。
第46集-皈依的心理現象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倫理神學講座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52 列印 皈依就是從一種價值系統,轉換成另一種價值系統,而皈依的性質,也因著價值系統的品質,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皈依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憂心忡忡,也就是掙扎的階段。第二個階段是皈依的危機,也就是抉擇的階段,第三階段是斷然立志,就是策劃未來。在人的一生當中,有一些特別的時刻,其中最重要的是死亡的時刻,是人自由地對自己生活意義所說的最後一句話。
第50集-個人的和好聖事(一)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倫理神學講座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92 列印 和好聖事的重心是基督,而不是告罪人的自訟自承,也不是聽告解神父的審判、醫治、糾正等行為。因此,恭讀聖經會使人體會到,基督才是重心,也能幫助人進入祈禱的氣氛,使和好聖事的禮儀性更為突出。神父所給的補贖,不只是賠補過去的罪過,而要進一步幫助懺
第45集-皈依的實例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倫理神學講座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72 列印 罪惡感是一種感覺,感覺我有罪。罪惡感也和其他的感覺一樣,應該和理智判斷配合。其次,罪惡感有那些種類呢?有一種人是沒有罪惡感的,這可以說是一種病態,也是心理病態中最難幫助的。除了沒有罪惡感和罪惡感太重兩種極端的情形外,還有一種是有選擇性的罪惡感,例如一個人對某些事有感覺,但是,某些事卻感受不到,或者,有時候,因太需要滿足某些渴望,而壓抑了罪惡感。無論是哪一種罪惡感,只有愛才是承認錯誤和寬恕的動機、力量。
第49集-和好聖事和懺悔者的生活狀況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倫理神學講座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50 列印 和好聖事和生活的關係就好比一座冰山,和好聖事是露出水面的部分,生活是水平面下的絕大部分。如果在生活中,常常有悔改的意念,應該把悔改在和好聖事中表現出來。假如領受和好聖事時,只是唸唸補贖的經文,而沒有懺悔的精神,這樣,聖事對生活就沒有多大的影響,這個禮儀也就成了空洞無意義的例行公事了。
第44集-辦告解和聽告解的感受 詳細內容 作者 管理員 分類: 倫理神學講座 發佈: 25 四月 2019 點擊數: 350 列印 隨著時代背景的變遷,現代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法律主義已不再那麼強烈,他們覺得,按照既定的方式來控制自己的罪行,而自己卻絲毫沒有悔意,實在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因此,現代人特別重視真誠,除非是出自真誠的痛悔,要完全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革新信仰生活,否則,他寧可不去告解。聖奧斯定曾經解釋說:當我們向天主承認自己的罪和不足時,就是感謝、讚美天主的仁慈和偉大。可見,告解不是消極告明自己的罪而已,而是更進一步強調,當我們向天主承認自己的罪時,就是與愛我們的天主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