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220集-教會七件聖事(一):聖事概論

列印 列印

「聖事」是基督一直活著及賦予生命的身體上「湧流出來的力量」。其中包含五個層面:
1. 聖事是耶穌基督的行為,是光榮基督的救恩性行動。
2.它在教會中,是教會使光榮基督的行動在時空中延續,並且一直跟著我們到現在。
3.它是禮拜的行為,是偕同基督對父的朝拜行為。
4.它是祝聖的行為,它本身賦與恩寵。
5. 它象徵行動。所謂的象徵不僅是表徵,它還是所象徵的事實本身。
(圖為重陽節為長者或病患傅油 / 「淡水天主堂」提供)

第219集-教會聖事中的逾越奧蹟(十九):時辰頌禱禮(日課)

列印 列印

在感恩祭,尤其在主日的聚會中,慶祝基督的奧跡─祂的降生和逾越。這奧跡亦透過時辰頌禱禮,即舉行「神聖日課」的慶典,貫串並聖化每日的不同時辰。時辰頌禱禮是按照宗徒要「不斷祈禱」的勸告而編成的,其目的是使日夜全部過程,藉著讚美天主而聖化……。
(天主教教理No. 1174 / 圖:台灣天主教聯合書城網站)

第214集-教會聖事中的逾越奧蹟(十四):「主」的日子

列印 列印

「主日」是禮儀聚會最卓越的日子。在這一天,信友團聚一起,「聽取天主的聖言,參與感恩祭,藉此紀念主耶穌的受難、復活和受享光榮,以感謝天主,因為祂曾『藉耶穌基督從死者中的復活,重生了我們,為 獲得那充滿生命的希望』(伯前 1:3)」。
(天主教教理No. 1166、1169 / 圖:「淡水天主堂) 提供)

第218集-教會聖事中的逾越奧蹟(十八):拜苦路 (下)

列印 列印

每逢四旬期間,各教堂皆會在週五晚間舉行公拜苦路的儀式,我們可藉此機會和大家一起祈禱。倘若個人無法出席堂區的苦路善工時,亦可選擇在家中祈禱、思過悔罪、多做克己,藉苦路圖像默想重溫基督的救贖工程,並配合今天生活作反省,如此,同樣能幫助我們作好心靈準備,與耶穌共死同生,一同復活。(圖: 小寶)

第213集-教會聖事中的逾越奧蹟(十三):何時舉行慶典─當下的今天

列印 列印

當教會慶祝基督的奧跡時,以「今天」一詞來標示祂的祈禱,此詞迴響著主所教導祂的祈禱和聖神的召喚。「今天」是屬於生活的天主的;人蒙召進入的這個「今天」,就是耶穌逾越的「時辰」;祂貫串並支撐著整個歷史……。( 天主教教理No. 1165 / 圖:小寶 )

第217集-教會聖事中的逾越奧蹟(十七):拜苦路 (上)

列印 列印

所謂的「苦路」,就是指耶穌由比拉多到加爾瓦略山上受難時所走的那段路。「拜苦路」的目的,就是要追念耶穌在這段路上所受的種種苦楚,凌辱及死亡的慘痛。而「拜苦路」又可分成公、私兩種:公拜苦路是在神父或領經者的引導下,大家一起在每處前誦經朝拜;私拜苦路則是個人單獨行此敬禮,可誦念公拜苦路的經文,也可自己默想耶穌受難的事蹟,不強求誦念固定的經文……。(圖: 荒漠)

第212集-教會聖事中的逾越奧蹟(十二):聖事的標記─聖像

列印 列印

聖像─禮儀用的聖相,所描繪的主要是基督。聖像無法描繪那無形無象、深不可知的天主;但天主子降生成人,開創了圖象的新「救恩計劃」。禮儀慶典中的一切標記均與基督有關:天主聖母及其他聖人的聖像也是如此……。( 天主教教理No. 1158 / 圖:Daisy )

第216集-教會聖事中的逾越奧蹟(十六):禮儀年介紹(下)

列印 列印

「4」這個數字在聖經中代表著「準備期」,如同梅瑟帶領以色列人從埃及逃出時,便在曠野中待了長達40年之久,藉以準備自己好走向救援的生活;而耶穌在公開傳教之前,同樣有40天的準備期。因此,在我們禮儀年開始前,就有4個「將臨期」主日,目的除了紀念耶穌基督第一次來臨之外,更為了準備迎接祂第二次的來臨……(圖為教友點燃將臨期蠟燭 / 「淡水天主堂」提供)

第211集-教會聖事中的逾越奧蹟(十一):聖事的標記─歌詠與音樂

列印 列印

聖奧斯定曾說:「歌唱」是雙倍的祈禱。歌詠和音樂若越能與「禮儀行動」密切地結合,便越能發揮其作為標記的功能和意義。在採用歌詠和音樂時,應根據以下三個主要準則:表達祈禱的優美,使會眾同心合意地參與禮儀,以及發揮慶典的隆重特質。如此,歌詠和音樂,與禮儀中的言語和行動,都具有同一目的:光榮天主和聖化信友。
(天主教教理No.1157 / 圖: 「淡水天主堂) 提供)

第215集-教會聖事中的逾越奧蹟(十五):禮儀年介紹(上)

列印 列印

就整體「禮儀年結構」而言,有兩個主要循環週期,一為聖誕循環週期,以聖誕節(12月25日)為核心;另一則為復活(逾越)循環週期,以復活節(春分後第一個滿月之後的主日)為中心。此兩循環週期以外的時期為常年期。與救恩史相關的慶節,以及聖母、聖人慶節,分佈在全年之中……

第210集-教會聖事中的逾越奧蹟(十):聖事的標記─聖道禮儀

列印 列印

聖道禮儀是聖事慶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為培育信友的信德,我們應重視天主聖言的標記:記載聖言的經書(讀經集或福音書);對聖言的敬禮(福音書遊行、上香、伴以燭光);宣讀聖言的地方(讀經台);清晰地宣讀聖言,讓人清楚聆聽和領會;聖職人員的講道,這是宣讀聖言的延續;會眾對聖言的回應(歡呼、 聖詠默想、禱文、信仰宣示……)。
( 天主教教理No.1154 / 圖: 「仁愛天主堂」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