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4集-《天主教教理》出版源起

列印 列印

西元1992年《天主教教理》原文版在義大利問世。但由於內容過於豐富且對慕道者或教外人來說較為艱深,因此在西元1993年時,義大利道明研究出版社便將此書每段落後所附的撮要摘錄成《新要理綜合問答》,爾後,由取得羅馬聖經學博士的第一位華人─房志榮神父,將《新要理綜合問答》小冊子翻譯成中文以利慕道者學習。一直到西元1996年7月才正式推出《天主教教理》中文譯本。


《天主教教理》大致分成四卷,每卷又分為兩個部分。
(卷一)的主軸是「信仰宣認」,第一部分主題為「我信!我們信」,第二部分則談論信經。
(卷二)的主軸是「基督奧蹟的慶典」(即「信德的聖事」),第一部分談「聖事性的救恩計畫」,第二部分則說明「教會的七件聖事」。
(卷三)的主軸是「信仰的生活」,第一部分談「在聖神內生活」,第二部分則介紹「十誡」。
(卷四)的主軸是「基督徒的祈禱」,第一部分談「基督徒生活中的祈禱」,第二部分則介紹「主禱文」。

第3集-信經發展的歷程(三):信經與信德

列印 列印

信經並非一開始即形成,而是當耶穌基督升天之後,一直到公元325年的尼西亞大公會議以及之後的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時,才決定了信經的格式與習慣,同時也保存了洗禮信經的基本結構。談到信經大致可分為兩式,短式信經又名「宗徒信經」,較為正確的稱呼方式應為「羅馬信經」。因為在初期教會的門徒們傳教時,必定從天主開始說起,倘若要跟隨天主就應該明白這些。而後因諸多異端的產生,為加強每個人的信心,故有了「長式信經」,又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此為兩次大公會議最後的決定。(圖:仁愛)

第1集-信經發展的歷程(一):邁向「信德之門」

列印 列印

教宗本篤十六世宣布自2012年10月11日起,至2013年11月24日止為「信德年」,其主要用意是讓基督徒們能對自己的信仰重新省思。究竟我們能為信仰做些什麼?我們又該如何堅定信德呢?
其實在「信德年」內有三本書能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認識信仰並穩固信德,它們分別是《聖經》、《梵二大公會議文獻》以及《天主教教理》。此外,教宗手諭內更提到了「信德之門」應源起於〈宗徒大事錄第十四章27節〉,雖然我們並非天主所特選的,但祂終究揀選了你我這群外邦人做祂的子民,祂還一直為大家敞開著「信德之門」,引領我們進入教會、進入與天主共融的生命中。(圖:陳春光神父 提供)

第2集-信經發展的歷程(二):何謂「信德」?

列印 列印

所謂的「信德」就是人的意志,在天主聖寵的光照與感動之下推動理智,使之信從天主所啟示的真理。
依照聖經的說法,「信德」是一種心智的作用,但實際上,在整部聖經中只〈希伯來人書第十一章第1節〉才真正對於「信德」有較為明確的詮釋─即「希望之事的擔保、未見之事的確證」。
(圖:陳春光神父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