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68集-西洋哲學史分論(60)經驗主義

列印 列印

經驗主義前期兩位代表人物是培根和霍布斯。
培根發明歸納法,跟從亞里斯多德以來的演繹法對立,在西洋哲學和科學歷史的發展裡,都相當重要,他開啟了另外一個里程碑。他的新方法提出了經驗法則,批判亞里斯多德講究推論的法則,他預設,所有的知識得自經驗,大前提應從經驗開始。歸納法一出來,傳統哲學形而上的絕對真理相形之下都只是相對的。其實,演繹法和歸納法都有矛盾,都有利弊。

霍布斯不只關懷方法論,更注重社會群體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他覺得所有的哲學家都生活在象牙塔裡,生活在理念和幻想的世界裡,不食人間煙火,真正的政治和人類社會,不是這個樣子。霍布斯認為,人跟人之間有很多名利權位衝突,在這些衝突裡充滿了現實,他與實際的經驗為準,當做哲學思考的基本,他不先提出理想境界,而類似先以田野調查和問卷當典範。他指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根本是豺狼,只有互相吞噬,互相爭權奪利。

第167集-西洋哲學史分論(59)萊布尼茲

列印 列印

笛卡兒說,整個世界有兩種不同的存在,一是心,一是物;到了斯賓諾莎,他說,宇宙中只有一種存在,心物一體,由二元論走到單元論;數目的理解上則有二、有一、有多,表示在數目上是個相當完整的了解。單數、複數、二位數剛好是理性主義所理解到世界上真正存在的實體。
萊布尼茲在法國成名時,恰巧西方的耶穌會士到中國傳道,耶穌會士一方面把西方文化,如數學、幾何、天文、天主教教義等翻成中文,一方面也把中國的四書五經譯成拉丁文。萊布尼茲因而讀到了這些拉丁文,特別注意易經裡的河圖洛書,河圖洛書的數的排列基本上就是他的對數表和微積分系統,他後來用法文獨立寫了兩大本「中國哲學」介紹中國的哲學和西方的世界,這兩本書從第一句話到最後一句話,都大力讚美中國哲學。
萊布尼茲對許多事物感興趣,因此著作非常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單子論」。斯賓諾莎覺得整個宇宙的天地人皆為一體,只是形相不同,萊布尼茲認為不只是形相不同而已,他找出通路,統一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的多與一,讓多與一共存,他發明了「單子論」,主張世界上每一個存在,都是獨立的存在,單子和單子之間沒有交往的路線,可是最高層有個中心單子,所有的單子可以在中心裡面看到其他的單子。單子論一方面解決了笛卡兒心物二元的問題,一方面解析了斯賓諾莎的單元問題,使得一、二、多都能共存。

第162集-西洋哲學史分論(54)文藝復興

列印 列印

西洋近代哲學的基本架構包含法國的理性主義、英國的經驗主義和德國的觀念論,在正式討論這三個基本哲學以前,先介紹社會背景中重要的思想動向。本集講述文藝復興運動。
地中海北岸三個民族慢慢覺醒,設法用自己的語言取代拉丁文,這是個文學的革命,革命的方式是用民族意識的形成推動國家形成。這個大趨勢影響到學校的教育,不再以羅馬為中心,而是回到古典,也就是復古,找出古代的智慧,做為典範。由於當時政教合一,批判的矛頭遂指向教會。這個思潮第二個重點是人本,強調人的理性,不一味詢問教會。第三個重點是創新,大學中每個科目都該用新的角度去看。

第166集-西洋哲學史分論(58)斯賓諾莎

列印 列印

斯賓諾莎哲學和神學的思考綜合了西方文化和東方希伯來文化,認為理性和信仰之間應該可以找到一條通路,他下了很多工夫,在理性主義和猶太教信仰之間,找尋融通之處。他放棄權位名利,終身獨身,獻身學術,堅持猶太教信仰,深刻研究當時新興的數學、物理學,用證明幾何的方式,帶領理性主義避開笛卡兒心物二元論的麻煩,繼續發揚光大。
斯賓諾莎的著作相當多,最主要的是「倫理學」,他寫「倫理學」是因為他了解到的西方哲學,是從笛卡兒的理性主義開始,笛卡兒主張哲學像棵樹,樹根像是形上學,樹幹像是物理學,枝葉像機械學、經濟學、倫理學,倫理學是關於人生的問題,斯賓諾莎覺得在所有這些學問裡,最基礎的還是倫理學。倫理學教人思言行為的正確方向。他的書用「倫理學」當書名,副標題則是「用幾何學證明倫理學」。

第161集-西洋哲學史分論(53)西洋近代哲學的發展

列印 列印

十九世紀以後西方世界發展快速。如果說,希臘時代最有名的是哲學家,中世紀最有名的是哲學家和神學家,到了近代,科學家抬頭,慢慢理解世界和人類。
社會方面,有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革命,這都是大學三個學院成果的呈現。在哲學方面,近代雖只有三百年左右的時間,卻非常豐富,由三個民族發展出三個哲學系統:法國的理性主義、英國的經驗主義、德國的觀念論,這三者構成了整個近代的哲學內涵,最後德國集大成。

第165集-西洋哲學史分論(57)笛卡兒學派

列印 列印

笛卡兒學說最大的貢獻是找到認知的主體,但同時也替哲學找了麻煩,他的心物二元論把世界和人生分成兩半,然後設法將兩者連起來,但用他的方式,只能連到一半,只能知道主體,無法證明客體。在解決心物二元的過程中,竟然出現了心物神三元,於是笛卡兒的學生得致力於找出心物神三元是如何連繫。他們先後提出偶因論和機緣論。

第160集-西洋哲學史分論(52)西洋中世哲學總結

列印 列印

西元四到十六世紀,總共一千兩百年的時間,發展了中世哲學。從教父哲學到士林哲學,這段時間集合融通了希臘的智慧、羅馬的法治精神、希伯來的宗教信仰,到了十三世紀時,加入阿拉伯的伊斯蘭信仰、傳統猶太信仰,最後已經革新的天主教思想再次融入,從這些淵源裡可以看出,這些思想一起締造了西洋的宗教哲學,從這個基礎發揚了西洋宗教制度。
把中世的精神濃縮言之,從空間和時間的束縛裡,把人性超渡、發展到無限和永恆。空間和時間屬於此世,無限和永恆是彼岸的特性。人性裡有一部分,甚至是最主的要部分,那是靈魂,不死不滅。人除了今生之外,還有來世。

第164集-西洋哲學史分論(56)笛卡兒(二)

列印 列印

笛卡兒在巴黎辯護說,所有的真理都屬於上帝,所有的虛假和欺騙都是魔鬼,但是上帝早就擊敗魔鬼了,所以魔鬼不能在此為非作歹。所以,不單主體存在,客體也一定存在。人類認知的尺度是清晰和明瞭,上帝的存在最清晰最明瞭。但是笛卡兒用這個方式是否真的解決了問題?他心目中的上帝是誰?這在哲學解決的方向上有問題。
笛卡兒認為,每一個存在都是獨立的,這是心物二元論,把肉體提升到心靈的層次,兩者都可以分成體、性、相三個層次去了解。有人說,笛卡兒在哲學思想的基礎上是最早的唯物論。

第159集-西洋哲學史分論(51)唯名論

列印 列印

士林哲學發展的過程裡,到了多瑪斯,也就是到了高峰之後,接續的是低潮,不止是內容,也與外在的學術系統有關。共相之爭的老問題,在十四世紀開始之際,重新由牛津、劍橋大學炒熱,這兩所學校一向注重人與物之間的關係,人與自己本身的關係似乎沒有那麼重要。
思想家奧坎(Ockham)認為,自然科學應該是所有其他學問研究的基礎,而不是人文科學。以今天的話來說,大學中的必須科目不該是文史哲,而應該是數理化。如此一來,衝突很大。

第163集-西洋哲學史分論(55)笛卡兒(一)

列印 列印

西洋近代哲學之父笛卡兒最有名的一句話「我思,故我在」,說明在智識的層次上,人是主體,笛卡兒開了先河之後,哲學就不再問:「智識的主體存不存在?」西洋所有寫哲學史的人都把笛卡兒奉為近代哲學之父,主要就是因為他找到了主體。

第158集-西洋哲學史分論(50)聖多瑪斯(五)

列印 列印

一個人很重要的,從他的思、言、行三個點去想,思到言要講誠,言到行要講信,所以誠信是人生一定要遵守的原則。中國儒家亦主張,有誠信者為君子,反之則為小人。在多瑪斯來講,這個原則不能更改,這是基本原理。
多瑪斯主張,每個人或許職業、身份不同,地位與身價卻是平等的,柏拉圖說,在觀念的世界,人人平等;基督宗教認為每個人都是上帝的肖像。從真假對錯,進入到是非善惡的層面。
多瑪斯了解亞里斯多德的系統裡,第一個是幸福論,每個人生來都追求幸福,沒有人生來為了痛苦,人不是為痛苦而受造。如果發現幸福根本不存在,人生不是非常荒謬?多瑪斯認為,不該悲觀看人生,畢竟人可以自己選擇目的,所謂目的最原始的就是幸福。然而,多瑪斯指出,今生今世的功名利祿不算幸福,這樣的幸福易得易失,而且人會死亡,這一切都帶不走。因此人勢必得走進宗教的情操,尋找來生來世的幸福。
人追求幸福,得付出一些代價,那就是德行。德行論與幸福論首尾相連,緊密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