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222集-理則學分論(12)語詞概念的內涵跟外延

列印 列印

概念對應於語詞,語詞便是在表達思想中的概念。而語詞(概念)有兩個面向:內涵、外延。
內涵(intension/connotation):特徵的合。一個概念或語詞要表達的東西的特徵總合。
外延(extension/denotation):對象的合。表達內涵所指涉的所有對象總合。

第221集-理則學分論(11)謬誤(五)虛妄假設的謬誤

列印 列印

所謂虛妄假設的謬誤,推理的進行常是依據某種假設,而所依據的假設本身不成立,即前題不正確。
丐題──將前題又當做結論。
複式問題──在一個語句中包含了至少兩種句式,但實際上只有其中一個成立。
黑白二分──不容許第三種思考可能的存在。
根據不知──涉及非科學範圍的論題爭論,由於無法證明,便無法說是真或假。

第216集-理則學分論(6)推理與論證

列印 列印

思想的三個形式中的推理形式一定包含兩個部分,即前題與結論。整個論證則是推理的可感覺標記,由命題組成,包含前題命題跟結論命題,但並非所有的命題語句都足以形成論證。我們必須能區分怎樣的話才是推理或論證。

第220集-理則學分論(10)謬誤(四)相關性的謬誤(2)

列印 列印

以全概偏(不顧特例)──以通則來解釋特殊事例,但此特殊事例不能以常理判斷。
以偏概全──以少數的事例為通則,而不知此通則不適合於其他普遍性事例。
文不對題(答非所問)──想建立特殊的結論,卻用不相同的理論來做為證明。
虛妄原因──將錯誤的原因當做真的原因,或認為「發生在前的事件」一定是「發生在後的事件」的原因。
片面理由──判斷或主張經常有正反兩面的理由,遇到時正確的做法應是將兩方理由都一一列舉並相比較,之後再進一步選擇要贊成或反對;但常有人因為已經有預設的結論,因此只舉出跟自己所支持主張有關的理由,這便是片面理由的謬誤。

第215集-理則學分論(5)合邏輯與不合邏輯的分別

列印 列印

論證的兩種正誤:
邏輯的正誤:關乎邏輯,在「邏輯的範圍內」談是否合邏輯,有「形式上」的對跟錯。邏輯的「正」即「合邏輯」,邏輯的「誤」即「不合邏輯」
非邏輯的正誤:不在邏輯的範圍內談的、超過邏輯討論範圍的。不是關於對錯是非的問題,是關於真或偽、合事理或不合事理、合事實或不合事實。
非論證的兩種正誤:
同樣分「邏輯的正誤」與「非邏輯的正誤」
第一題:「如果太陽從東方升起,那麼太陽從東方升起。」此命題合邏輯,因為它合乎思想三律中的「同一律」,所以它是「邏輯的正」。而非邏輯的部分,因為太陽真的從東方升起,所以此命題為真,是「非邏輯的正」。
第二題:「如果太陽從西方升起,那麼太陽從西方升起。」此命題形是與第一題相同,皆符合同一律,因此是「邏輯上的正」。但在非邏輯方面,因為事實上太陽並非從西方升起的,與事實事理不合,因此此命題為「非邏輯的誤」。

第219集-理則學分論(9)謬誤(三)相關性的謬誤(1)

列印 列印

在推理的程序中,理由與結論之間並沒有正確的可推關係,但是由於心理上的關連傾向,往往誤信如此推理在邏輯上是正確的,即是產生相關性的謬誤。相關性的謬誤可分為十一種:(一)無關論指(二)訴諸武力(三)以人廢言(四)訴諸憐憫(五)妄引權威(六)訴諸大眾。(待續)

第214集-理則學分論(4)傳統思想三律

列印 列印

傳統邏輯中很重要的部分,便是思想的三種律則:
同一律:A等於A,A是A。「牛牽到北京還是牛」這句諺語也是同一律的應用。
矛盾律:A不等於非A。
排中律:A或非A。與矛盾律有點相像。
簡而言之,同一律指出「是真就是真,假就是假」,矛盾律指出「是真就不能不是真,不可能同時是真也是假」,排中律則指出「真假必取其一,而無第三種可能。」

第213集-理則學分論(3)語言的三種形式

列印 列印

語言是思想的「可感覺標記」;思想本身是抽像的,可是人是「精神與肉體的複合物」,無法用「純粹抽像」的方式去傳達意象和感覺。人一定得通過「可感覺」的東西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意念,而這種東西我們可以泛稱它為「語言」,例如說話、書寫、手語等,是某種肉身與肉身之間可接收並互相溝通的標記。
相對於思想的三種形式,語言作為思想的「可感覺標記」也有三種形式:(一)概念─語詞(二)判斷─命題(三)推理─論證。
在西方,從古希臘的哲學家就開始重視觀念、思想跟語言的問題,字詞跟語句的意義;蘇格拉底開始注意到如何定義論理用詞,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則重視並研究定義的一般問題,甚至十七世紀法國的哲學家與數學家如笛卡兒更以「清晰明瞭」作為他的哲學起點。這種對於觀念和思慮清楚的要求,成為西方文明發展上學術思想與日常討論地驅迫力量。語言在西方儼然是一門這學的獨立科門:「語言哲學」。

第217集-理則學分論(7)謬誤(一)

列印 列印

在邏輯中除了以形式的角度從考察思考正確性之外,我們也需由反面來找出謬誤以避開。所謂的謬誤,一般說法為:所有錯誤的觀念或者是虛妄的信念。而在邏輯上,嚴格意義下的謬誤是「推理或論證下所發生的錯誤」,即「不正確的推理、論證」。
形式上的謬誤:表達推理的論證是無效的。
非形式上的謬誤:錯的地方並非是論證的形式,而是出在心理上的某種傾向或語義的混淆。
有些書將非形式上的謬誤分為三類:語意雙關、相關性、虛妄假設。

第212集-理則學分論(2)思想的三個形式

列印 列印

思想的三個形式:(一)概念,這是思想最小的基本單位,未必真正存在。概念也無真偽可言,因為每個人理解一個概念的明瞭度、清晰度是不同的,而無法說誰理解到的才是「真的那一個概念」。(二)判斷,由概念組成,有真偽之分。最基本的知識就在於判斷中,當要呈現一個知識時,一定至少會以一個判斷的形式呈現。判斷即是將對於對象的一種肯定或否定呈現出來,分為肯定判斷與否定判斷兩種。當一判斷符合當下事實即為真,反之即為假。(三)推理,由判斷組成,分為前題判斷和結論判斷兩部分。推理無真偽可言,只有正確與否。推理即是從已知引申出未知的思想。
真實性的問題與思想的質料(內容)有關,即真偽問題。這在知識論的範圍中討論,因此黑格爾將知識論看作「大邏輯」。正確性的問題與思想的形式有關,即概念、判斷、推理是否正確。哲學上對於「真」的界說至少有三個:符應說實用說、融貫說、一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