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46集-西洋哲學史分論(38)共相之爭

列印 列印

在教父哲學到士林哲學之間的中世紀,最重要的論題就是共相之爭。個別的人事物是如何來的?共相的世界如何變成個別的世界?這個問題令當時的知識分子傷透腦筋。
中世開始的共相之爭,有三種不同的學說:
(一)實在論:觀念世界先於感官世界,共相先於事物。
(二)名目論:共相後於事物。
(三)緩性實在論:綜合以上兩個學說。共相在事物當中。

第145集-西洋哲學史分論(37)士林哲學初期

列印 列印

八、九、十世紀,沒有大思想家出現,那時的哲學相當空白,大部分的哲學家都在邏輯的系統裡打轉,因此有一位思想家提出了一句話,把哲學當做神學的傭人。
初期的士林哲學有位思想家斯哥德,最先把偽狄奧尼修斯所寫的著作譯成拉丁文,之後便進入到士林哲學當中。那一部著作內涵豐富,包括羅馬人的人生觀、希臘哲學思想和希伯來的宗教思想,都融在一起,斯哥德利用一個概念涵蓋所有問題,那就是自然的概念,自然亦可譯成本性,他用創造與受造了解世界的不同。

第140集-西洋哲學史分論(32)聖奧斯定(三)

列印 列印

本集介紹聖奧斯定的思想。
聖奧斯定的思想非常深,涵蓋了整個哲學和神學的深度。在哲學方面,他完全發揮了新柏拉圖主義,把希臘哲學的智慧,融通到基督信仰裡;在基督信仰裡,基督宗教前期所訂的主要教義,都是聖奧斯定參與領導而制定出來的,在教會的神學和哲學中,他是最大也是最開創性的權威。

第144集-西洋哲學史分論(36)士林哲學導論

列印 列印

地中海沿岸大的民族,包括希臘、羅馬、埃及和希伯來等,北岸,阿爾卑斯山一帶則有斯拉夫民族。斯拉夫出了一位查理曼大帝,開創養士之風,附近地區的知識分子都到他的宫廷裡做研究。他利用這些有頭腦的士大夫,洗清蠻族罪名,跟羅馬人抗衡。十世紀左右,查理曼大帝在地中海北岸,尤其是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地區,到處有圖書館、行宮和學校。土林哲學的「士林」就是指許多知識份子聚在一起,利用共同的智慧,建立哲學體系。十三世紀的大學與修會興趣,都與查理曼大帝的遠見有密切關係。
十字軍東征一打三百年,大大小小的戰爭無數,不想打戰的人,戰爭一開始就逃跑,到兵家不爭的地之中海沿岸,其中許多知識分子,參與了西方文化第二次大融合,提供了士林哲學再發展的契機。

第139集-西洋哲學史分論(31)聖奧斯定(二)

列印 列印

聖奧斯定著作豐富,大致分類如下:
(一)自傳類,代表作為「懺悔錄」,這本書後來成為世界名著,書中描述他早年放蕩、墮落、走入歧途的真實面貌。
(二)哲學類,他反對當時新柏拉圖主義學說中僅注意知識不重視信仰,把他的論作寫入書中,另外還討論幸福的生活、靈魂不死、論音樂、論教學。
(三)神學類,重要的代表鉅著為「論上帝之城」,這是他的歷史哲學,指出神不僅創造世界,更進入人類歷史裡,此外還論自由意志、論恩寵與自由等。
(四)系統神學類,主要寫基督宗教的教義,如三位一體、恩寵與原罪、恩寵等。
(五)註解聖經的作品。
(六)倫理學類,共有九部著作,討論倫理規範,從理性道德層次慢慢提升到信仰啟示的層次上。
(七)證道類,用文字記錄下他的證道詞,共有三百六十三篇,後來成為教會的證道典範。

第143集-西洋哲學史分論(35)偽狄奧尼修斯

列印 列印

偽狄奧尼修斯(Pseudo-Dionysius)的四大作品比較關懷「做人」這個課題,因為並不是每一個人生來都需要從政或成為知識分子,可是每個人出生之後,一定要做人,做人才是比較普遍的問題,老百姓畢竟比學者要多。他的作品探討人如何生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與高層次的神秘世界聯繫,與超越界相遇。
他認為,信徒即使沒有高深的學問,也沒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在內心的世界裡,照樣可以和上主交往,可以讓自己的生活神聖化,從人性邁向神性,這個過程是神秘而實踐的。
偽狄奧尼修斯的學說主張,人的理性只是人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不可以取代其他層次,人除了腦筋,還有心靈,心靈豐富才真正表現人的本質。

第138集-西洋哲學史分論(30)聖奧斯定(一)

列印 列印

本集介紹最偉大的教父聖奧斯定。他濃縮前面幾位教父的思想,變成大的體系。教會初期的幾個大公會議,奧斯定都參與並主導,用他新柏拉圖主義的思想,架構出教會內大部分的內涵,貢獻非常大。
在當教父時代,奧斯定最有體系、思想最深,在教會中地位也滿高,做到了總主教,但是他自己本身多災多難,三十三歲以前過著紅燈綠酒的生活,荒淫無度。他相信摩尼教,內心向上,肉體下墮,無法擺脫糜爛的模式。三十歲以後,他在米蘭遇到一位主教,智慧高,為人謙虛,心靈豐富,奧斯定聽了主教一句話,恍然大悟,開始檢討自己的生活。

第142集-西洋哲學史分論(34)波其武

列印 列印

波其武(Boethius)所關心的,是把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全部譯成拉丁文,讓羅馬一般的知識份子能夠閱讀。由於他自己有不少其他見解,具有雄心大志,不僅想做學者,也希望在政治上嶄露頭角。他後來被判刑入獄,在監牢中體悟到,人生對名利的追求,都是一場空,只有哲學思想能安慰他。波其武最主要的著作就是在監獄中寫的「哲學的安慰」。他的貢獻,上承希臘,下導中世。

第137集-西洋哲學史分論(29)教父哲學(三)

列印 列印

「知識主義」有所偏差,多少犧牲了信仰而去符合知識,於是從二世紀至五世紀,教會內有大批學者,主要是耶穌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們,參與了護教工作,形成了「護教主義」。他們對於信仰和知識的融通貢獻良多,基督宗教早期的教義、教規和教理,都是由這些教父慢慢地去蕪存菁。護教的工作消極上排除宗教誤解,積極上則建立起教育制度,把當信之道、當守之誡與當行之禮講清楚了。
初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猶斯定(Justinus)、依利涅(Irenaeus)、特圖里昂、奧里真。

第141集-西洋哲學史分論(33)聖奧斯定(四)

列印 列印

如果上主是全知全善,他怎麼會容許惡的產生?上主造了一個人,給他自由,讓他能夠犯罪、墮落、下地獄,那麼上主是不是有缺陷?聖奧斯定在他的哲學著作中,提出這樣的難題,當然他提出難題,他也負責地提出答案。
人的理智,不是什麼都能了解;人的情感,不是什麼都能接受,畢竟上帝來到世界,使人藉著信望愛,找到祂。在靈修的生活裡,人能了解到,所有的匱乏和苦難,上主知道,祂還代人受罪。聖奧斯定在內心的哲學裡了解到,上主如何用恩寵和光照,使人心靈突然開朗,了解上主的愛是什麼。聖奧斯定最後的結論指出,人整個生活、整個社會,標準不是人,而是上帝。在「論上帝之城」這本書中,聖奧斯說,天國是以愛為標準,你愛得多,你的斤兩就重。你的地位、尊嚴、價值在上帝面前有多少份量,你就有多少份量。

第136集-西洋哲學史分論(28)教父哲學(二)

列印 列印

教父哲學時期,首先興起的是「知識主義」(Gnosis),主張信仰亦是知識研究的對象,天國的奧秘可經由知識獲得,宗教教義不但不違反理性,理性還可以了解教義。因此這一派把教義知識化。代表人物有:瓦倫迪諾斯(Valentinus)、馬其盎(Marcion)、摩尼(Mani)。
教父中最偉大的哲學家聖奧斯定曾經沈迷逸樂,有十年的時間,他完全信服摩尼教,他覺得自己所行的善事與惡事,都是緣於宇宙本身即善惡交替。當時,摩尼教的信徒相當多,這一派植基於羅馬的民間宗教,對善與惡、凶與吉提出解答,能滿足人求福避惡的心理。聖奧斯定後來接觸到教會中許多神師及聰明才智比較高的人,才化解了他的思想,他明白,人不能用這些理論為自己的惡行辯護,上主的恩寵是必不可少的,他因此擺脫了摩尼教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