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35集-西洋哲學史分論(27)教父哲學(一)

列印 列印

很多信徒開始研究學問,變成知識分子;很多知識分子開始信教,形成了雙向的交往。這種交往是前面三世紀到八世紀教父時代所努力工作的成果,其中最大的成果就是把基督宗教變成國教。政治社會的措施是利用宗教原理原則去執行,首先就是星期制、主日證道成為老百姓安身立命的規範。
從九世紀到十六世紀進入士林哲學時代,把信和知的道路分開。
耶穌不靠知識傳道,而靠天國的福音。但是基督宗教初入羅馬社會,真正有影響力的是知識分子,因此宗教必須和知識分子溝通,這是教父努力之處。要知識分子有信仰,當然首先要信徒有知識,好去接觸其他不信教的知識分子。教父時代有兩個不同的方式:(一)拉丁教父,多半運用柏拉圖的學問,採用拉丁文著作,把信仰傳給當時的達官貴人;(二)希臘教父,他們用希臘文作品融通基督教義,發揚信仰。

第134集-西洋哲學史分論(26)中世的經典權威

列印 列印

十三世紀,西方開辦了大學,分門別類研究宇宙和人生所有的問題,不管是理論或實踐、理想或實用的,都在大學裡討論。西方世界經歷兩次大融合,精神變得多元,心胸變得寬闊,能夠接納許多不同的意見,然後綜合起來,去蕪存菁,這是西方社會能發展進步很重要的一點。
羅馬迫害基督徒三百年,很多人受苦受難。基督宗教變成羅馬國教,這點在西方很重要,基督宗教不用高壓制度,而用一套時間和空間的制度,在教堂裡實行平等,這是對西方最大的貢獻。基督宗教帶來人人平等的觀念,這個平等的基礎在於宗教,人人都是天主的子女。
經典的權威,推動中世哲學發展,在希臘有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著作,在希伯來有舊約聖經,到了天主教有新約聖經。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經典屬於希臘哲學的智慧,舊約和新約是宗教啟示的經典。哲學的經典設法從人認知的能力,去找到天主,是從人到天的一條近路,即下學而上達之路。希伯來的智慧則是從天到人的路,天主在講話,在參與人類歷史發展。兩種經典的交融,處理了哲學裡最主要的天人之際的問題。

第129集-西洋哲學史分論(21)亞里斯多德(三)

列印 列印

亞里斯多德知識論的目標。如果知識論是哲學的入門,形上學就是哲學的殿堂。入門與登堂入室差別相當大。在亞里斯多德之後兩千年西方哲學的發展,形上學確實成了殿堂。
形上學是什麼?形上學原本是亞里斯多德著作中的一部,稱智慧或是神學,亞里斯多德後期的弟子的弟子,把這本書放在物理學後面,譯成「超物理學」,事實上,形上學是第一哲學。在亞里斯多德心目中,形上學是很重要的。
柏拉圖的思想,是教父思想的主流;士林哲學的思想則是亞里斯多德做主流,尤其亞里斯多德把形上學當做第一哲學,與基督教很能符合,因為他討論了萬事萬物的原理、原因和基礎,而在宗教中,萬物萬物的原因當然是天主,是那位超越者,是那位絕對。

第133集-西洋哲學史分論(25)中世哲學史

列印 列印

中世紀雖然有神學,哲學卻還是發展到高峰。中世紀有句話說,哲學是神學的婢女,原意被誤解了。類似的誤解很深,認為中世紀的思想主要受宗教控制,是反思想反科學反民主的。在中國,一百年來,對西洋的了解從希臘一下子跳到近代,很不公平亦不明智。
西洋整個哲學時期長達兩千五百年,以時代來分,中世紀最長,亞里斯多德去世到基督宗教來臨,共六百年,基督宗教開始到馬丁路德改革、文藝復興和啟蒙,則至少一千兩百年,比羅馬時期的六百年和希臘時期的三百年,都是倍速增長。如果研究西方思想哲學史,故意忽略近一半的時間,對西洋的了解必定有問題。
中世時期不僅時間最長,內容也最豐富,地中海文明在中世進行了西方文化大融合,將希臘哲學、羅罵政治和希伯來的宗教,三者冶於一爐,這是西方第一次大綜合,成果非常大,抽取出三者中的精華。
第二次大融合是十到十三紀十字軍東征時期。當戰火稍歇,不管是猶太人還是阿拉伯人的知識分子,都回到家鄉,遷居到沒有戰爭的地方,兩大民族往西移民,他們把亞里斯多德從西方遷移到東方的著作及他們的研究成果,再度回流到西方。

第128集-西洋哲學史分論(20)亞里斯多德(二)

列印 列印

知識論主要分辨真假對錯,亞里斯多德的「論詮釋」討論人的思言行為,他主張,先有概念,才構成思想,人的理性利用感官接觸外在世界即得出概論。兩個以上的概念加起來或分開,形成判斷,幾個判斷加起來,再推論出真假。推論可分為歸納和演繹法。
亞里斯多德是大哲學家,也是好的老師,他以知識論引導我們一步一步走上形上學的體。

第132集-西洋哲學史分論(24)希臘羅馬時代

列印 列印

羅馬人自動放棄了兒童教育權,拱手讓給了基督徒,所以公元三百一十三年,基督宗教獲得自由,之後,八十年內,進而變成國教。這段歷史發展相當快,是亞里斯多德去世後宗教和社會的大變化,羅馬從階級分明的社會,演變成接納基督宗教。
哲學發展上也有改變,有些思想家如伊比鳩魯(Epicurus),附庸風雅,靠著權力,利用哲學理論,用感性當做倫理道德的標準,深受羅馬人歡迎,他主張滿足口腹之欲是為善。還有另外一些思想家如斯多亞(Stoic)學派,根據亞里斯多德的理性發展,認為人應合情合理處理自己的生命,而不是縱欲,無限制地找快樂,人的德行、自由和幸福來自節制,人的可貴處在於能用理性壓制欲望。

第127集-西洋哲學史分論(19)亞里斯多德(一)

列印 列印

亞里斯多德提出道德的社會,因此他著作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倫理學。他的三大部倫理學作品為西洋倫理道德奠立很理性的基礎。亞里斯多德認為,人是有理性的動物,不應由情緒領導思言行為,理性的入門是智識,理性的目的在於分辨真假對錯,良知的目的在分辨是非善惡,良知的對象是倫理學。
本集講述亞里斯多德的著作。

第131集-西洋哲學史分論(23)亞里斯多德作品流變

列印 列印

亞里斯多德去世之後,學院關門,亞歷山大帝國滅亡,弟子四散。四散的路線眾多,有些回到柏拉圖學院做學問,與世無爭,有一部分參加畢達哥拉斯宗教團體修道去了,另外一部分逃亡至他處,有很多到了地中海東岸的希伯來和阿拉伯等地。亞里斯多德的思想後來再度在希臘羅馬文化中重生,主要是由猶太和阿拉伯世界回流。
士林哲學中的重要哲學家聖湯瑪斯註解了很多亞里斯多德的作品,支持基督宗教的哲學。西方三大宗教都利用了亞里斯多德的思想,三大宗教經典中的論證系統所表現和啟示的教義,跟哲學的關係不深,亞里斯多德的哲學剛好可以補足這一點。

第126集-西洋哲學史分論(18)柏拉圖學院

列印 列印

柏拉圖四十歲時創辦了一個學院,共延續了九百年,漫長期間內,早期他在學院教書,亞里斯多德是他的學生,並在學院唸了二十年的書。
柏拉圖學院教授的內容有三大主題:觀念論、智識論、倫理學。本集介紹柏拉圖學院前、中、後期的思想特色,以及新柏拉圖主義。

第130集-西洋哲學史分論(22)亞里斯多德(四)

列印 列印

本集講述哲學的目標倫理學。從亞里斯多德整體的思想來看,知識論是哲學的入門,形上學是體,倫理學是用,他要建立的是一個倫理的社會。他認為倫理是人性中比較寶貴的地方,能叫人行善避惡。
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基本上包括兩種重要的言論:幸福論和德行論。人天生是會追求幸福的,而人生中很多東西別人可以贈送,唯獨學問和道德得自己求得。要幸福就得修德,福德一致是倫理道德中一個必要原則。

第125集-西洋哲學史分論(17)柏拉圖(六)

列印 列印

本集講柏拉圖思想的實踐。
柏拉圖是西方世界第一大思想家,雖然他認為感官世界不夠真實、不夠美好,肉體有朽有壞,但畢竟人生存在具體的感官世界上,有責任要把這個世界變成美好的。柏拉圖的思想的實踐是入世的,主張在人世間建立理想國,這與耶穌的人間天國和佛教的人間淨土具有同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