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90集-西洋哲學史分論(82)歸納形上學派

列印 列印

十九世紀後半期的思想,除了新康德學派成為中流砥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學派,即歸納形上學。這個學派利用當時唯物的、科學的和實證的思想,以歸納分析法,探索形上學的領域。其中至少有三大思想家值得注意:費西瑞、洛奇、哈特曼。
費西瑞雖然在萊比錫大學教物理,但對人生和哲學抱持很大的熱忱,他主張連宗教、道德和藝術都可以用科學去說明。他有一個基本假設:世界上所有的物體都可以用物理原則去研究,而物理的統一性本身原是哲學的思想。
洛奇透過生理學、醫學、生命原理了解人生,主要思想是用科學證明形而上的存在,人的思想不應停留在現象,而應在現象後面尋找真象。醫學處理的是生理的問題,但在觀察生理時,人參與了強烈的心理作用,因此他很多的著作都是醫學心理學,即研究人和自己肉體的關係,和人如何看待身體的康健與否。
哈特曼最先對軍事有興趣,後來生病,好好唸哲學。他也是從心理出發,希望從意識一步步回到潛意識,在潛意識看到人的真相,他追求絕對的真聖美聖。在無意識之中,人不追求什麼,對名利權位不動心,不動心表示心裡平安,哈特曼認為這樣的平安應是人生的目的,至少是人在今生今世希望過的生活。他哲學的起點是無意識,拿掉心理學中意識的功能,這多少受到東方哲學的影響。

第189集-西洋哲學史分論(81)新康德學派

列印 列印

在西洋十九世紀的思想界,對哲學統、人生、宗教和形上學,固然出現了很多反對聲音,但十九和二十世紀之交,也有一些哲學家仍舊提出一些跟傳統比較能銜接、帶有部份革新色彩、符合當代的思想,其中可分為三個主要派系:新康德學派、歸納形上學、新士林哲學。
西洋十九世紀的哲學家發現,唯物論只是在物質和機械當中尋求物理的價值和意義,忽略了人本身是超越物質的存在,因而產生新康德學派,這是德國民族意識的再一次呼喚,以及對哲學的再探討、再研究。他們深深感受到,唯有在精神的生活中,才能體會出價值和意義。
新康德學派分成五種呈現的面貌:
(一)回歸到形上學
(二)在自然科學的探討之下,找到康德道德哲學的出路
(三)用心理學的方式詮釋康德哲學
(四)加強發揮康德哲學中的藝術和宗教部分,主張人類的生活以真善美聖為終極價值
(五)透過當代的社會課題,看康德哲學

第184集-西洋哲學史分論(76)功利主義

列印 列印

十九世紀後半,在英國,機器的發明取代了手工,機器製造產品又快又漂亮,商業隨之高度發展,產生了利潤,對利潤的訴求從工業革命之後成為一般人的風尚。功利主義的起源可追溯到邊沁,他原本是快樂的功利主義者,認為人生是追求快樂,這無可厚非。幸福與快樂一線之隔,快樂比較由感性而來,幸福多一點精神的成份。邊沁把自己的學說看成人類的倫理規範,但他的主要界說仍是「為大多數人謀最大的幸福,為人生的意思」。
繼邊沁之後,出現了米爾父子,米爾父子用分析的分法解析人的倫理生活情況,用邏輯的方式處理心理學,他們提出五種方法論,這五種方法事實上在數學和哲學領域內,是英國的原則,最後加起來等於歸納法。歸納法主要認為自然是不變的,而人的思想會變,因此人會透過感官,從自然的世界得出一些概念,成為印象,印象跟著人的主觀情緒變遷,而非跟著外在世界變化。
史賓塞跟著達爾文的進化論發展他的功利主義,他本身是哲學家,也是社會學家,他認為的真理和價值是人的經驗,這種經驗不僅人有,狗貓等動物皆有。他發展了兩個在二十世紀非常主要的概念,即發展和進步,這兩個概念基本上還是黑格爾的哲學所開展出來的。

第188集-西洋哲學史分論(80)尼采

列印 列印

尼采「超人」的定義是擺脫所有傳統宗教和倫理道德的束縛。尼采的內心有著奮鬥的體係,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存在,憑藉意志能力可以使自己由凡人變成超人,用不到宗教的動力或上帝的幫忙;在生活當中也用不到倫理規範的支持。尼采一八九九年發瘋,到了二十世紀即與世長辭。
尼采有很多作品,分成三期:
(一)早期:建立新的價值體系,從古典文學中找尋人性規範。
(二)過渡期:從悲劇的感受中得到化解,轉進哲學的理論探討,用實踐哲學去改善形上學,修正傳統的價值體系。
(三)後期:提出「超人」哲學。
尼采的早期思想充滿悲劇性格,反對以外力完成人性,認為上帝的恩寵干渉了人的發展和進步。他為這個信念寫所有的著作,也因這個信念而發瘋。他提出,生命和倫理對立、人與世界衝突、強者與弱者對立,在他整個著作中,沒有「和諧」的概念,也看不見矛盾的統一。尼采設計的人生藍圖,以賭注的精神解析超人哲學,他覺得人生在世就註定了要選擇自己的存在,在所有悲劇式的荒謬和矛盾中,用自己的生命去做賭注。最後他只能以激烈的文學用語說:「上帝死了。是我跟你把祂殺死了。」他的意思是,當時的人性已經迷失了自己的信念、喪失了強者的風度,因此上帝和宗教都被殺了。
他用三種角度察看人生:
(一)人生是悲劇。
(二)人生須奮鬥。
(三)一切都是赤裸的存在。

第183集-西洋哲學史分論(75)實證主義

列印 列印

孔德最先使用實證論的概念,賦予意義,主張人類的歷史分成神學、哲學、科學三個階段。孔德人類歷史的分段,依時間的先後,把神話和宗教共列為迷信,是人類精神文明未發展的階段;當人類慢慢了解物質世界的現象之後,破除了神話和宗教的迷信,用頭腦思考,進入理性階段;第三個階段,人類懂得用實驗和科學處理所有的事情,這是新人類最主要的成就。在孔德歷史辯證的系統上,人的理性覺醒,宗教與哲學過時,只有科學最新最好。

第187集-西洋哲學史分論(79)叔本華

列印 列印

德國現代哲學思想體系中,除了唯物論之外,出現了兩位怪傑,無法歸類,找不到師承,也找不到弟子,而是自成一派。一位是叔本華,一位是尼采。
叔本華最主要的貢獻是把物質和精神完全貫通起來,不單是主觀主義,也有客觀因素在內。他的著作大多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書寫,最有名的作品「世界就是意志和想像」強調世界是主觀的。他太有錢,老是疑神疑鬼,沒有安全感,心態滿悲觀的;但另一方面他也很努力希望找到方法,消解內心的荒謬和矛盾,所以他也閱讀印度佛學。他認為良心有五種成分:習慣、先見、空虛、怕上帝、怕別人,這些都是主觀的,他把每一個自己心靈的成分,都往偉大的思想家身上去推。
叔本華早期的思想,真的希望擺脫自己的悲觀情操,向世界大思想家求救,到了第二期的思想,就有一點雨過天晴的喜樂,從絕望走上希望,從悲觀走上樂觀,從個人極限走上宇宙的偉大。他後期思想主要的成就是他感覺到自身的渺小和極限,他具有佛學精神,了解自己好似一滴水,這滴水掉入海洋,整個海洋和自己的存在成為一體。

第182集-西洋哲學史分論(74)現代哲學

列印 列印

本集開始講述現代哲學的歷史發展。現代哲學第一階段起自一八三一年黑格爾去世之後,到一九零零年為止;一九零零年到二零零零年,是現代哲學的另外一階段。
第一階段,西洋科學發展輝煌,一日千里,對物質世界的把握相當高明,但對人類,尤其是不屬於白種人的其他人種,做了不少壞事,不單沒有貢獻,還帶來災害。究竟在這個階段,西方人利用那一些哲學和人生觀設計他們的發展和進步?
這個時期的哲學家沒有盡到責任,不只乏善可陳,還形成負面教材:法國出現了實證主義,講究科學,什麼都要用眼睛看到,用手摸到,什麼都可做實驗。英國功利思想產生了,這與產業革命有關,人生的目的為了賺錢。德國誕生了唯物論,唯物論是哲學名詞,在政治上叫共產主義。美國產生了實用主義,不講理想和精神價值,強調現世實用的東西。一八五九年達爾文出版「物種原始」,突破了西洋基督宗教的核心問題。但天主沒有忘記西方,在這一年送給了西方三位先知,到了一九零零年,這三人大約四十歲,修正過去七十年的偏差,開展了二十世紀的思想。

第186集-西洋哲學史分論(78)實用主義

列印 列印

實用主義主張用實際的效果當做真理的標準,以及倫理道德的標準,這種學說在美國最盛行,主因在於,美國人是由歐洲生活比較困難的人遷徒而來,大家有個共同的願望,希望過比較好的生活,這是一種很實際的動機,從實際的謀生開始,慢慢發展出實際的哲學思路,比如:自由、民主等概念。新大陸新移民開始以血汗建立新基業時,這些名詞便有了新的理解跟體驗,但總離不開實際這個範疇。實際的人生觀進入到學術界之後,成為一種學說,很顯然的,這種學說在表面上還是反對傳統的哲學方法,這實際上也有積極的一面,即利用具體的驗證,證明「事實勝於雄辯」觀點,實事求是、言之有物這類的思想是由美國的實用主義導引出來的。
實用主義的學者是哲學家,所以還是可以看破實用主義的相對性,走進形上學的體系中。最先採用實用主義的是美國的皮爾斯,他的目的是設法分清楚康德的「實踐」與「實用」這兩個概念,真正能把實用的概念當做哲學學派而成為一個體系的卻是詹姆斯。
杜威主要發展教育哲學,他把實用主義導引到工具主義之中,用冷靜的頭腦先探討實用主義發展的情形,濃縮了之前實用主義的代表思想,再加以改造,他用自己教育哲學的方案,讓每個人在啟發性的教育中發揮潛能、訂立價值標準,而不是用灌輸式的方式,告訴一個人那些是好的價值。

第181集-西洋哲學史分論(73)黑格爾(二)

列印 列印

黑格爾主要學說:
一、上帝面前靈魂平等,達官貴人販夫走卒都是上帝的肖像,這為後來的民主法治有決定性影響。耶穌降生為人,有個人間的上帝了解人間的苦難,這個基督精神是黑格爾最基本的思想模式。
二、歷史是整個生命過程中發展和進步的產物,黑格爾的歷史不是退步的,因此他批評康德相當不客氣。康德認為人的理念和真正的存在有一段距離,黑格爾覺得人不是如此,人的理念體會到不足,他會去賺取。了解人的現狀很重要,但了解人的可能同樣重要。
三、思想與人生都是用正反合辯證法是發展,為此黑格爾信心滿滿,他認為所有正反合的發展都是歷史的發展,都是進步的。
四、所有的一切發展到最後都是精神層次,黑格爾從物理、生理、心理到天理這條理的路線,一步一步上去,到最後的精神,即上帝,人可以安息在那兒。

第185集-西洋哲學史分論(77)唯物論

列印 列印

唯物論是哲學名詞,當哲學落實到政治和社會時,叫共產主義,所以共產主義和唯物論是一體兩面,是連體嬰。共產主義方案主張物質是真實的世界,精神只是物質發展出來的效果,是物質產生了精神,如同唯物論常講:「不是上帝創造了人,是人創造了上帝。」
德國唯物論開始時,在理論上由費爾巴哈開端,接著比較實際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思。費爾巴哈的思想一步一步離開他的老師黑格爾,在一八三九年之後,直接著作反對黑格爾的意見,指出黑格爾「絕對的精神」「絕對的理念」沒有意義,他改造黑格爾的哲學,建立感官論、自然主義、唯物論。他最主要的思想基礎是把感官事物當做真正的存在,所有其他不奠基於感官世界的都不是真正的存在。
馬克思的哲學可分三個層次來討論:(一)實際的(二)歷史的(三)無神的。馬克思主義真正危害人類的是第三個層次,他首先提出:「宗教是人類的鴉片。」宗教不主張競爭、鬥爭,更不主張仇恨,而是仁愛與和諧。馬克思認為宗教是為資本主義辯護,未為貧苦大眾謀福利。
恩格思真的跟著工業革命的路線,從德國到法國到英國,一個一個國家,看看工廠裡的工人究竟得到什麼樣的待遇,資方又在工人身上賺了多少。一八四八年恩格思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發表「共產黨宣言」,其中預言說:「未來的共產主義一定在英國和法國。」然而,英國和法國至今還沒有共產主義。

第180集-西洋哲學史分論(72)黑格爾(一)

列印 列印

黑格爾所使用的正反合理論,相當重要,然而他引發的社會革命和社會運動,並不見得在哲學上獲得完全認同。他是近代集大成的哲學家,以天羅地網的方式把西方的唯心論推到最高峰。他太強調自己正反合的理論,認為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定律,他的學生中有一派將之用在當時的社會。當時的社會,工商業社會替勞資雙方帶來很大的衝突,賺到的錢資方放進自己口袋,沒有分給勞方,黑格爾的這一派學生主張要把錢分給勞工,共產主義慢慢由此形成、發展。黑格爾沒有想到後來的人會用他的理論把人性低層次屬於鬥爭、分裂的部分提出來,而不是走向和諧、仁愛。
黑格爾的代表作品是精神現象學,雖然有的人認為他的邏輯學才是最主要的作品,卻不見得,因為精神現象學可以解析宇宙存在的層次,從物質的層次,經過生命的層次,經過意識的層次,到精神的高峰,而且除了人的精神以外,還有更高的精神,即絕對的精神。整個宇宙的變化都是由發展和進步這兩個概念所構成,正反只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很快會過去,之後抵達合,這是精神的合,必須透過交融,而不是馬克思後來所主張的鬥爭、分裂、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