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229集-撫慰暗夜被棄者的心靈

列印 列印

舊金山深夜牧靈包含兩項任務,一是危機處理,一是傾聽與輔導, 四十三年來,每一年的每一天晚上十點到凌晨四點,神父和牧師在街上行走,專往酒吧、便利店和咖啡店等有人的地方去,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只要有人需要幫忙,不論什麼事,一概不拒絕, 以基督的臨在向邊緣人表示愛。凡是參與深夜牧靈的神父、牧師和志工,先決條是要有慈悲心,沒有任何批評或判斷。

福斯神父(右圖),聖功會會士。 張敦華,天主教耕莘醫院牧靈輔導。台灣教牧關顧協會、天主教健康照護牧靈協會督導。

第228集-用信仰陪伴折翼天使

列印 列印

身心障礙的孩子,智能或許較弱,生理狀況則與一般人無異,但由於大環境的不公平,他們不容易表達,變得比較情緒化。如果有機會和這些孩子相處,往往會發現,他們都有純真、善良、喜樂的心。
龍山啟能中心十四位工作同仁有九位是天主教友,其餘是虔誠的佛教徒,有了信仰從事這一行,特別能做得喜悅與感恩。

張玉貞,台灣天主教龍山啟能中心主任。

第223集-驚駭艱險勇登麻瘋村

列印 列印

抵達雲南麻瘋村之前的交通,先搭飛機到四川,再換汽車。車程五、六個小時,沿路風景轉換,懸崖峭壁的高、險、陡放大一百倍,逼臨身邊;如魔鬼哭號的金沙江,在咫尺奔騰怒流,叫人來不及讚嘆,只有驚駭的份。有經驗的神父和修女,都是一上車就先吞安眠藥。

★延伸聆聽:「生命的舞者」第87~第88集。

羅嘉,輔仁大學神學院學生。

第227集-多重障礙仍可就業無礙

列印 列印

龍山啟能中心協助智能障礙者,學習職業技能,並輔導就業。中心共分五大組別:抹布製作組、拖把製作組、代工組、餐飲組、清潔組。其中餐飲組平均一天製作兩百個便當,每個便當都是六七道菜以上,而且在時間壓力下必須完成。清潔組則每週一到五都出隊,到辦公大樓去打掃。所有組別賺取的酬勞,都發給學生做獎勵金。

張玉貞,台灣天主教龍山啟能中心主任。

第222集-神父遇到「拒絕」時

列印 列印

到富有人家去傳道,神父常碰到這樣的釘子:「我們的物質生活什麼都有了,不需要你們的天主。」神父都如此回答:「我們的天主是全福,沒有老天,就沒有今天。」藉以提醒他們飲水思源。
傳福音時,被拒絕的感受非常難過,看到對方的臉色,神父心想,即使對方不想加入教會,至少他把天主教的訊息和人生的價值觀傳播出去了,這是身為基督徒該努力不斷去做的。

郝錫安神父,聖言會會士,聖言會菲律賓中部省會長。 柏實理神父,聖言會印尼籍會士,高雄縣鳳山市耶穌君王堂本堂神父。

第226集-全球各國聖召比一比

列印 列印

韓國聖召多,但大多喜歡做教區神父,不做修會神父。日本和台灣最大的問題,在於天主教人數少,一般人仍將天主教視為外來宗教,本地聖召很少。在台灣鄉下當本堂神父,眼看年輕教友遷移到大城市,堂區內的老教友日益凋零,心情不好受。非洲教會日漸成長,聖言會將當地列為福傳優先地區。歐洲世俗主義蔓延,日常生活中,宗教不再具有重要地位。美國和歐洲差不多,但教友比歐洲多,。在南美洲,教會規模大,但神父少,平均一位神父照顧五千名教友。

葉德華神父,聖言會中華省會會長。

第221集-聖言會士福傳甘苦談

列印 列印

聖言會在台灣大部分在堂區服務,而且主要在南部的教堂工作,外籍會士學的是華語,到了南部教區最大的挑戰便是語言,講華語只能跟年輕人溝通,必須學習閩南語,才有機會親近年老的教友,否則講道時得安排一位翻譯。
在台灣傳福音,牧羊人必須辛苦地尋找迷失的羊,在菲律賓剛好相反。但是,聖言會士在菲賓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讓信仰生活化。

郝錫安神父,聖言會會士,聖言會菲律賓中部省會長。 柏實理神父,聖言會印尼籍會士,高雄縣鳳山市耶穌君王堂本堂神父。

第225集-陶成工作沒人愛做

列印 列印

聖言會在某些地區的聖召特別多,但是做陶成工作的神父不多,難以照顧週全。因為,大部分神父樂於做牧靈,不願意做陶成。陶成工作主要跟修士在一起,觀察並判斷修士是否適合當神父,有時必須提出改進建議,甚至否決修士晉鐸的機會,這種事沒有人喜歡做。

葉德華神父,聖言會中華省會會長。

第220集-海外能為大陸教會做什麼?

列印 列印

大陸教會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尤其是處在社會及教會的轉型期,需要多方面的改變、適應、更新和變化。教友方面的需求更大,梵二之後的信仰培育尚未獲得真正重視,也沒有相關的師資力量,來更新培育工作,希望將來不僅是神父修女,教友也有機會參加培育和信仰更新的工作。海外可提供援手,包括信仰培育獎學金、各式渠道、兒童信仰活動、主日學要理書籍等等。

第224集-麻瘋人浪漫的天真

列印 列印

有一兩位病友特別熱忱,歡迎她到來,由於牙齒已掉光,他們講起話來,飛沬直撲她臉上,彷彿要為她洗去僕僕風塵。這時,害怕襲上心頭,但是她告訴自己:「我不能閃躲。」盡可能壓抑下心頭的不安,她感受到所有病友的真誠和感謝。在整個世界都遺棄他們的小小山頭,這些病友學會了安於現狀,甚至不去期望未來會更好。

★延伸聆聽:「生命的舞者」第87~第88集。

羅嘉,輔仁大學神學院學生。

第219集-大陸教友主動承擔堂區事務

列印 列印

一九四九年之前,基督教在中國大陸重視城市和南方發展,天主教著力於鄉村和北方發展;文革之後,尤其近幾年,基督宗教在大陸的傳播,大致未受到這個限制。基督宗教的教會只要在某個地區特別活躍,不斷發展,當地信仰傳播的速度就比較快。
最近,中國大陸教會發展接近台北的狀況,老年人多,年輕人愈來愈少,這也和社會發展有關,各個領域突飛猛晉,反而是教會內比較保守、落後、變化不多,年輕人流失率增加。
大陸教會近年積極加強培訓教友,某些神職人員缺乏的地區,福傳及教堂事務,都由教友主動承擔。大陸一位神父說,當地缺乏師資,真理電台為教友提供了很好的信仰培訓渠道,真理電台的廣播和發展,對大陸教會是一大支持。

李道生神父,耶穌會會士,目前服務於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