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255集-社會正義搆不到台灣外勞

列印 列印

外勞身處勞動市場的最下游,他們會遇到的問題,應該都是勞工界最糟糕的狀況,像是過份延長工時又不給加班費等,外勞毫無尊嚴可言,更遑論社會正義。雇主往往辯稱:「又不是我造成的,是法令不保護他們。」這就有如亞當說的:「又不是我要吃蘋果,是厄娃叫我吃的。」

黃雄銘,台灣高隆會正義和平辦公室發言人。

第256集-為外勞處境血脈賁張

列印 列印

一位外傭在雇主的美容院工作,雇主不准她戴手套,幾個月下來,她的雙手都黑了,還有裂痕。如果是個有慈善心腸的人,會說:「好可憐喔。」然後買些珍貴的藥物給她敷用。而具有社會正義感的人,會直接帶外傭到勞工局去申訴。因此,具有社會正義感的人,心跳常常會比較快。

黃雄銘,台灣高隆會正義和平辦公室發言人。

第292集-放下自我做福傳(完結篇)

列印 列印

福傳師從實務中了解到,在堂區和人群中服務,不可能完全依照「人」的想法,而需要依賴天主很多很多,需要更多的祈禱;福傳師可以做最好的籌備,但前來的慕道者有時不是自己想像的,唯其如此,最終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果實。福傳師把自己放得最低,學習委順在天主之下,他的使命與其說是向人福傳,其實是向自己福傳,內化自己,讓天主修剪。......

林蔚民,任職於台灣天主教輔仁大學神學院福傳研究中心。

第257集-猶達斯福音與諾斯學派

列印 列印

天主教會不接受「猶達斯福音」,不承認這是被天主默感而寫下的經文,因為這份文件無助於培養信德。根據「猶達斯福音」,耶穌給猶達斯一個秘密的啟示,因為在十二個門徒中,只有猶達斯了解耶穌。這份文件的內容接近於早期諾斯學派的想法,諾斯學派貶抑肉體,不接受耶穌降生成人,當然也不接受耶穌復活,因此在這份文件中,耶穌鼓勵猶達斯出賣自己,讓他有機會脫離自己的肉體。

穆宏志神父,台灣輔仁大學神學院教授。

第262集-神父如何驅魔?

列印 列印

教會的驅魔禮非常嚴謹,因為這是神聖隆重的事,神父代表耶穌基督主持驅魔禮,整個禮儀的經文包括好幾部分,由簡入繁,由輕至重,從讀聖經開始,接著唸祈禱文,最重要的是大驅魔禮的固定經文,主禮神父的信心,加上天主的權威,喝斥魔鬼離開當事人身體,回到地獄去。

賴效忠神父,台灣輔仁大學神學院教授、台灣台南教區安平天主堂本堂神父,著有「附魔與驅魔」一書。

第258集-如何看待「偽經」?

列印 列印

「猶達斯福音」對專家來說,比較有意義,透過這份文件,可以了解早期基督信仰的發展和狀況,但對於一般的信友,沒有什麼影響。除了「猶達斯福音」,還有許多其他文件,與新約有關,稱為「偽經」,這些偽經不一定是異端,但不符合天主教會的信仰,因此不為教會接受。

穆宏志神父,台灣輔仁大學神學院教授。

第263集-掉進陰謀陷阱的天主教徒

列印 列印

三名印尼天主教徒蒂博、達西爾瓦和裡瓦,被指控主導基督教徒與伊斯蘭教徒的衝突。伊斯蘭教徒和基督教徒之間的衝突,怎麼會導致三位天主教徒被判死刑呢?三位天主教徒與事發地點相隔遙遠,必須走一天的路,他們為什麼會捲入風暴?

許達士神父,聖言會士,台灣新店聖三堂主任司鐸。

第259集-新約各書如何挑選出來?

列印 列印

在早期,教會各個團體自行使用當時流傳的文件及福音,用以建設團體、培養信仰,各個團體之間,也會交換意見,逐漸建立共識。從第二世紀到第三世紀,有些團體使用了不適合的文件,教會認為不妥,開始感覺有需要確定共同使用的文件,但一直到了六世紀中,在特力騰大公會議中,才以教會的權威,訂定了新約各書的名單。

穆宏志神父,台灣輔仁大學神學院教授。

第264集-印尼的軍警禍源

列印 列印

印尼中蘇拉威西的軍警人員在蘇哈托時代大權在握,後來裁減撤離,但軍警人員大多在當地擁有自己的事業,也與利益集團掛勾,一直想要再回去,因此一旦有暴動,他們就立刻進駐,想藉此說服當地人民,他們仍需要軍警人員維持治安。天主教徒受冤枉被判死刑,與軍警人員一開始包庇主嫌有關。

許達士神父,聖言會會士,台北新店聖三堂主任司鐸。

第260集-正確認識魔鬼

列印 列印

魔鬼確實存在。魔鬼代表天主的對面,天主是愛,魔鬼就是非愛、反愛,很多學者將魔鬼理性地定義為「邪惡的位格化」。魔鬼和天使來自同一本源,天主當初懲罰墮落的天使時,未將其能力收回,因此魔鬼可以妨礙天主的救贖工程。魔鬼的頭號仇敵是天主,他們打擊深愛天主的人,目的是要讓天主難過,阻礙天主愛的工程。

賴效忠神父,台灣輔仁大學神學院教授、台灣台南教區安平天主堂本堂神父,著有「附魔與驅魔」一書。

第265集-堂區與社區交流

列印 列印

萬華的教友藉著一起舉辦禮儀、牧靈活動,如聯合避靜、聯合道理班,拉近不同堂區的距離,再進而聯合各堂區的力量,跨進社區,為非教友服務,以達到福傳效果。這項理想,推動起來不如預期順利,後來改從年輕人著手,由年輕人帶動其他成年教友,改變對社區的想法;各堂區的傳協會也摸索出各堂區的特色。

林燦仁,任職於台灣台北市萬華社會牧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