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07集-文藝復興時代的教會:從教宗馬丁第五到利奧第十(三)

列印 列印

教宗依諾森第八是以賄賂獲得選舉,在他的領導下,羅馬教廷的黑暗也就可想而知了。服務於教廷的人員又良莠不齊,其中竟有公開售賣神職,或是偽造文書以廣賜恩惠的事。至於樞機團也多為世俗的利慾薰黑了良心道德,專以俗世的名利為重,置教廷的名譽於不顧。
亞歷山大六世是教會歷史上最不稱職的一位教宗,二十五歲時,被他的舅父加里斯督第三擢升為樞機,後來西斯篤第四又任命他為波多的主教。他雖身任神職,但一直都過著放縱情慾的生活。
教宗碧岳三世是一位沈靜虔誠的人,就任以後,他公開宣佈說:「我將是和平的教宗,我也要革新教會。」很不幸的,他在位還不到一個月就去世了。
朱利二世是一位誠實的信者,他給當代人的影響都具有深刻的宗教意義,朱利二世不是聖人,可確實是一位偉人,在他的心中,沒有詭詐卑鄙的念頭,他的憤怒會叫周圍的人感到害怕卻不會引起不滿。

第102集-文藝復興時代的教會:返回羅馬

列印 列印

當時的教宗吳爾班五世除了受到教會方面的壓力之外,還有更為迫切的政治壓力,逼使亞威農的教宗,最後不得不考慮還都羅馬。教宗克肋孟五世和他以後的幾位教宗,之所以定居亞威農,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羅馬和「教皇國」內政治混亂,強大家族之間為爭權奪利而互相殘殺。一三五四年,教宗派既公正又有魄力的樞機艾基迪‧阿波諾率領軍隊,重整「教皇國」內的秩序,這工作雖然沒有完全成功,但是也說明了一個事實,如果教宗能夠親自坐鎮羅馬,那麼「教皇國」和羅馬城的混亂局勢或許還有改善的希望,因此,羅馬的人民代表不絕於途,一再地催促教廷終止流亡,返回羅馬。

第106集-文藝復興時代的教會:從教宗馬丁第五到利奧第十(二)

列印 列印

碧岳第二是一位相當了不起的人物,他的過去波瀾壯闊,曾經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學者,對古典文藝很有心得,他在年輕時所寫的詩詞和散文就已經在文壇上傳誦。他是歐洲聞名的人文主義者、多才多藝的浪漫主義者,也是維也納協約締結過程中的重要人物。
教宗保祿二世在羅馬建立了美侖美奐的威尼斯宮而留名千古。他是個老好人,與康士坦斯大公會議以後的及與他以前的五位教宗相比,他就顯得平庸多了。從他擔任教宗開始,教廷內增加了世俗的氣氛,在他以後的承繼者任內,這種世俗化的傾化幾乎使教廷和整個教會瀕臨毀滅。
教宗西斯篤第四出身寒微,早年進入方濟會,在升任樞機以前,原是方濟會的總會長,可以說是一位無可譴責的虔誠司鐸。在教宗任內,他表現了傑出的統治才能,也表現了他個性上極大的弱點。

第101集-文藝復興時代的教會:亞威農時期(三)

列印 列印

在亞威農時期所增加的經濟來源、或是已經改善的籌募辦法,固然為教廷的經費來源,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但是,如果問題只是在物質事務這一方面,而沒有牽涉到拯救靈魂方面的事務,那麼,為某一些捐款加上一個名義,本來也沒有什麼可以指摘的,但是,如果這些事和拯救靈魂的問題相關連的時候,情形也就十分的不同了。

第105集-文藝復興時代的教會:從教宗馬丁第五到利奧第十(一)

列印 列印

在康士坦斯大公會議中,藉著輿論的力量和大公會議的功能,宣佈解除了當時存在的三位教宗的職務,接著在一四一七年,另外選出教宗馬丁第五,結束了西方教會從一三七八年以來,長達四十年的分裂局面。本集介紹康士坦斯大公會議以後的列代教宗。

第100集-文藝復興時代的教會:亞威農時期(二)

列印 列印

「聖殿武士會」解散摧毀,揭露了亞威農教宗的無能,教宗克肋孟五世不但沒有能力為正義挺身而出,主持公道,反而完全向惡勢力投降。從此以後,亞威農的教宗失去了「普遍性」,而給人留下了「法王的傀儡」這個不良的印象。這個事件,可以說是聖教會歷史上的一大恥辱。教宗克肋孟五世在這個事件中,又重演了一次「比拉多」的角色,實在是有虧善牧職守。

第104集-文藝復興時代的教會:西方教會大分裂(二)比薩會議、康世坦斯大公會議

列印 列印

比薩會議失敗,這說明了在民主的氣氛中,領導人物還是不可少的。教宗既然不能起來領導教會,那麼只有讓俗世的政府來越俎代庖了。早在一三九八年,法國的查理第六就曾經召開過一次會議,會議中通過決議,不再支持本篤十三,一四零七年又開了一次會議,決定法國教會應該走國家路線,就是所謂的法國教會。在這同時,波希米亞和匈牙利也有類似的措施。這種情況,指出了一個更大的危機,長久的分裂已經迫使各國走向地方教會,對教會的統一普遍感到失望。比薩會議雖然沒有成功,但是至少已經指出,為了挽救教會分裂的局勢,只有合作才是合理而且有效的途徑。

第99集-文藝復興時代的教會:亞威農時期(一)

列印 列印

十四世紀的時候,教宗流亡亞威農,長達七十年之久,這段時期的教宗,全都是法國人,他們的領導政策也就多少偏向法國,因此使得當時的人,懷疑教宗似乎是法國王室的教宗,而不是領導整個教會的教宗。等到教宗最後離開亞威農返回羅馬後,又發生了更大的不幸,出現了兩位教宗,後來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教宗,互相對抗、爭奪權位。一時之間,教會分裂,各自擁護自認為「正統的教宗」,這也就是歷史上所謂的「西方大分裂」,時間長達四十年之久,這是教會歷史上最慘痛的一頁。

第103集-文藝復興時代的教會:西方教會大分裂(一)

列印 列印

克肋孟以武力奪取羅馬失敗後,只好率領法國籍的樞機去亞威農,開始了所謂的西方教會大分裂,這場分裂悲劇所造成的傷害,遠遠超過了巴比倫流亡時期。那個時候的情勢,可以用「迷離惝恍」四個字來形容,甚至連聖人們也有的倒向對立教宗的那一邊。

第98集-十二、三世紀的地方教會和教友生活

列印 列印

堂區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呢﹖通常會有兩種形態,一種是由俗人封建領主捐獻土地,建造教堂,委任本堂神父,好能為領主莊園內所有的居民服務。當然在這種形態下所設立的本堂區,不難想像會產生那一類的弊端。本集為聽友舉些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