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0集-大學傳第四章:知本得由心上做起

列印 列印

審案和賣藥都只是手段,是「末」;使人心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強體質不再生病才是目的,才是「本」。聖經也講本末終始,此外還講裡外或內心外表。新約中耶穌更注重內外之分。耶穌對經師和法利塞人說,用嘴唇恭敬天主不夠,還得用心。守人的規律不夠,還得遵從天主的教義。

第9集-大學傳第三章:止於至善神

列印 列印

有幸得到聖經啟示的中國人,有很多機會去把中國經典作深一層的瞭解。這不必扭曲文本的原意或跳出原意之外,而是順著文字能伸能縮的特質,去發掘其更深更廣的含意。本此原則來懂「止於至善」的各種解釋,以之為指向至善的路,而至善就是「至善神」或「至上神」,是可以的。

第4集-人性本向善

列印 列印

「明明德」的第一個「明」字是動詞,意味使之明亮,不被蒙蔽,正如北宗禪師神秀寫的偈所說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第二個「明」字是形容詞,「明德」意味光明的德性,指人性本是向上、向光明的。這和創世紀第一章所說的相合。天主造完每件受造物後,都有一句「天主看了認為好」,一共有七次。但在造完人以後,沒有這句話。一般的解釋是,人有自由決定自己的前途,天主不能預先認為人是好是壞。不過在祝福人,給人使命和食物後,創世紀又來了這麼一句:「天主看了他造的一切,認為樣樣都很好」。

第8集-大學傳十章:聖經最重要的努力目標「作新民」

列印 列印

大學傳二章最後一句話:「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看過關於「親民」的解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其命維新」,便覺得結尾的這句話說得十分恰當。基督徒體驗得最深切:要天天革新自己,日日更肖似基督,真要無所不用其極,就是一般所說的用盡渾身解數。

第3集-圍繞天地人三個主軸

列印 列印

在聖經的照明下,不難體味孔子修養之深,天主選民在曠野裡做不到的,孔子做到了:不怨天,不尤人。至於「知我者其天乎!」一句話只有透過若望福音才能解釋得恰當、深刻。耶穌與天父的相識相惜,幫助我們了解為何孔子不在乎他人不認識他,因為他深深體驗到有天認識他就夠了。

第7集-大學經一章:祂是人應該止於的「至善」

列印 列印

自身不修,無從對國、家、天下有所貢獻,這是自明的道理,聖經從頭到尾也是如此講。修身的功夫在聖經的傳統裡可就十分豐富了。最大的特點,應該是除了「格、致、誠、正」外,還非常著重祈禱或禱告。這等於說,聖經中的人自知人力有限,人欲難息。尤其是為克服自己,戰勝小我,光靠自己,無能為力。因此須以祈禱求天主的協助。

第2集-中國基督徒兩全其美

列印 列印

儒家思想早已不知不覺地潛入我們的血液,浸淫至人們日常的生活中,成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與思想觀念。中國基督徒一方面欣賞自己本有的美麗文化,另一方面也深深體會到聖經能深化並美化中國文化,達成文化的終極目標。反過來,儒家經典也有助於了悟和實踐聖經的啟示。

第6集-孟子開端:愛主愛人分不開

列印 列印

利不是不好,要看是利己、利人,交征利或交相利。因此儒家和聖經都認可爭取獲得適當的利。孟子給梁惠王說的是,不要只講利,而忘了仁義。聖經講「義」的地方很多,從舊約到新約也有很多的變化。簡言之,孟子所說的義利之別接近舊約的「義」。到了新約,當然仍有義利之分,但「義」又和「信」搭上了關係:人必須信賴天主的「義」,這個義就是天主的救恩計畫。

第1集-智慧來自東方還是西方?

列印 列印

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個西王母,住在崑崙山的瑤池,她園子裡種有蟠桃,人吃了能長生不老。古時佛教徒稱印度為西天,亦即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所住的地方,人住在這裡可擺脫人間一切煩惱。可見古代中國人,尤其是佛教徒,把長生不老的居所和極樂世界放在西方。反之,歐洲人卻說,光明來自東方。到底人所追求的是在東方或在西方?

第5集-中庸開端:天主給人的稟賦謂本性

列印 列印

「修道之謂教」指謂把這條人生的路,為自己、為別人勤加修護,予以拓寬,就是今天普遍實施的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現代的科技使這「修道」或「修路」的功夫有無遠弗屆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