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5集-撒瑪黎雅婦女的故事(二)

列印 列印

簡單地說,以心神朝拜主,即是從心裡虔誠地去朝拜,而非一定要在這裡或那裡。言下之意,耶穌似乎在說,天主無處不在、處處都在,因此只要心誠,任何地方都可朝拜祂。

第14集-撒瑪黎雅婦女的故事(一)

列印 列印

耶穌真是一位相當了不起的智者及人類的救世主,他不但一切以精神生活為主,更能以大無畏的精神,勇敢地打破種種不合理的傳統習慣。這種大無畏作風,在這個故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使人不得不五體投地!

第9集-先知在本鄉不受歡迎的故事

列印 列印

先知在本鄉不受歡迎,還有更深一層的道理:不認識你的人,正因為你與他們無關痛癢,因此稱讚你幾聲並無損他們的「自尊心」。但長期在一起的同事、同鄉,正因為天天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你的某些優點可能正反映了他們的缺點。人那個沒有自尊心,因此你愈有成就愈與眾不同,就愈會引起反感,愈會令人吃醋。

第13集-尼苛德摩的故事

列印 列印

人必須由水和聖神再生才能得救:水象徵洗濯,即除去心中的污穢,以懺悔來淨化心靈。聖神則表示神力,有了這種神力,人才能克制由肉體而來的各種情欲及貪婪。人是肉體及精神的混合體,但肉欲像往下流的洪水,若不加以遏阻,往往後患無窮。精神則往上升,但若沒有神力相助,也實在寸步難行。

第8集-耶穌三退魔誘的故事

列印 列印

耶穌當然有先見之明,他知道在事奉天主及服從天主上,絕對沒有所謂妥協及交換的條件。天父要的是我們的心,一顆無條件愛祂的心!「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獨事奉祂!」

第12集-耶穌驅逐商人的故事

列印 列印

我們不否認外在的物質如動物的血或金銀珠寶,有它們的象徵作用,但我們千萬不可忘記,這些東西只是象徵,它們只代表我們的心。今天若心不棄邪,仍沈溺在罪惡中,再多的奉獻也似乎無補於事。

第7集-若翰講道施洗的故事

列印 列印

若翰與耶穌好似呈現著兩個完全不同的個性,耶穌慈悲為懷,得饒人處且饒人;若翰則似乎鐵面無私,手中拿著鞭子責備人。某位英國聖經學者曾形容他們兩人說:「耶穌傳的是天國的喜訊,若翰傳的則是恐怖的噩息!」

第11集-變水為酒的故事

列印 列印

一枝花只要環境許可,必然想成為一朵最美的花; 同樣的,小狗小貓也都希望成為一隻最健康最可愛的動物。人又豈能例外,寫鳴遠神父叮囑修士們要「真愛人、全犧牲」。但愛人與犧牲沒有喜樂之心又談何容易,因此他勸人還必須「常喜樂」!一滴蜜比一桶醋更能吸引蒼蠅,在愛主愛人的靈修生活上,喜樂也遠比憂愁更有幫助。

第6集-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父那裡嗎?

列印 列印

耶穌聽了聖母的質問,不但沒有立刻道歉,甚至還說了一句連聖母也不甚理解的話:「你們為什麼找我?」你們不知道我必須在我父親那裡嗎?」耶穌這樣說是否不近人情或另有更高層的用意?這又使我們想起耶穌以後所說的那句也似乎不太合理的話。

第10集-耶穌開始招收門徒的故事

列印 列印

納塔乃耳大概也與當時的其他猶太人一樣,始終認為這樣一個小村莊絕對不是出默西亞的地方。斐理當時不想與他爭論,只要求他親自去看一看就知道了。神學家於是認為,若我們希望好友也皈依真主,應該多學學斐理的做法,整日與他辯論無濟於事,最好領著他親自去見見耶穌,如請他閱讀聖經或帶他去參加宗教禮儀等。

第5集-聖家逃難的故事

列印 列印

若瑟獲得天使在夢中的指示,帶著嬰孩及母親逃到埃及。當時的猶太人因任何理由,如戰亂或受暴君虐待等等,逃往埃及避難是樁很平常的事。據說僅在亞歷山大,當年已有上百萬猶太人在定居或避難,埃及政府甚至劃出專區供他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