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80集-類型批判法的過程(二)

列印 列印

類型批判一開始就把福音的結構拆散,然後把福音材料分門別類,而且,按照文學原則,福音中不同類型的材料,應該符合一般文學的規律。底柏流和步特曼兩人都認為,必須先確定不同材料的「生活環境」。換一句話說,批判者必須追溯到初期教會,確定那些福音材料在什麼情況下,為了怎麼樣的需要,有什麼目的而產生的。

第79集-類型批判法的過程(一)

列印 列印

史密斯認為,關於耶穌的材料,傳下來的大部分都是片段、獨立的事件或言語,這些歷史資料是在沒有時間和空間背景的形式下,在團體中保留起來的。而底柏流和步特曼的類型批判把這些福音的原始材料分成四類,就是語錄、簡短事件、長段記錄和軼事等。福音作者把這些素材按照他們寫作的目的與對象重新編輯,而成了今日所看到的福音。

第74集-十八世紀以前的教條主義

列印 列印

在福音歷史價值研究的第一階段中,教會早期是以教條主義的形式,來回應人們對於福音歷史性的質疑。直到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才是真正對福音歷史性的問題,爭論得最熱烈的時候。

第78集-二十世紀初期類型批判法的產生及其假定原則

列印 列印

類型批判具有兩個目標。第一個目標是,藉著解釋和分析,設法說明關於耶穌的言行的來源;第二個目標是,設法澄清最古老的傳承、形成的目的和真正的用意。因此類型批判的主要目的,是確定福音的內容,和關於耶穌的傳承,同時也設法瞭解福音形成的時代背景。神學家用類型批判法研究福音的歷史性時,假定了四個原則:文學原則、歷史原則、社會學原則和哲學原則。

第73集-福音歷史性課題的意義

列印 列印

福音所表達的奧祕是一般歷史學家無法寫出來的。福音裡非常和諧地表達超性之事。因此,福音所呈現的,不是現代人所期待的歷史,也不是按照歷史編纂的方法寫出來。福音所寫的是一個在信仰中的歷史,因為教會認為信仰可以幫助我們發現真實的耶穌。

第77集-傳統證明福音歷史性價值的方法(二)

列印 列印

每部福音的寫成都針對不同的讀者,而有不同的寫作、編排的方式,但目的都是為幫助人更接近福音作者所親身經驗的耶穌。因此,他們是為了信仰,而寫一部耶穌史或是耶穌傳,那麼,他們要編寫福音的時候,就沒有必要按照歷史批判派所要求的,像錄音機或記錄片一樣,把耶穌的一言一行,絲毫沒有錯誤地記錄下來。

第72集-聖經的能力

列印 列印

「話」之所以有能力,是因為話是由「我」的能力發出的。我藉著話,表達我的理念、情感,也因著我的表達,使得對方也有相同的反應,最後,兩個人合一,這是「人間的話」的性質。同理,我們可以類似地的說:生活的天主願意用說話的方式,跟人接觸和交談。聖經的能力在信仰的氣氛中才得實現,因著教會的信仰,使聖經的話重新「降生」,使聖經的能力在人身上發生效果。

第76集-傳統證明福音歷史性價值的方法(一)

列印 列印

傳統上,證明福音歷史價值可以分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合乎歷史主義要求的「史料應該來自目擊證人」,因此要證明福音作者都是目擊證人,或者和目擊證人有密切關係的人。第二部分是,合乎歷史主義要求的「歷史作者,應該要中立、客觀和據實的報導」,因此要證明福音作者在記載上,都是誠實可靠的,絲毫沒有歪曲事實的真相。

第71集-聖經的真理性

列印 列印

針對「聖經的真理性」的問題,梵二大公會議作了不少的討論。可分為兩種不同的態度。第一種態度是,認為真理是靜的,已經在歷史中完成了,可以用明晰清楚的條文表示出來。第二種態度是認為真理是動的,是在歷史中不斷發展,正在完成中的,此外,每一項真理不能單獨存在,應該在整體的真理中去瞭解。教宗保祿六世調和兩種主張,啟示憲章上,指出聖經真是「天主為了人的得救」。這個說明一方面沒有把天主靈感的工作限制在某一項真理上,另一方面仍然肯定聖經作者是在得救的角度上,寫出聖經上的真理。

第75集-十九世紀基督自由派人士的歷史主義觀點

列印 列印

對於福音所記載的耶穌,歷史批判派的創始人馮郎克認為,最理想和標準的歷史應該和今天的記錄片或是錄音機一樣,完全據實的記錄下來。因此福音既然經過了作者們的編纂就不符合歷史。後來的自由派基督徒在歷史批判的潮流下,否定了一切超越因素的價值。

第70集-教會如何辦別聖經綱目

列印 列印

神學家拉內神父認為:由啟示本身來說,天主的啟示在最後一位宗徒死的時候,就完成了,所以,全部聖經也應該在那時候完成。但是,教會需要很長的時間「認出」這些啟示的書。教會在信仰生活中,在聖神的保護和指導下,慢慢的在這些書中,認出自己的肖像,認出教會自己的面目和生命。不過,當教會在聖神的啟迪下,清楚的認識這些書是自己生活的寫照,是教會信仰的標準的時候,就毅然的用不能錯誤的權威,宣佈「聖經綱目」,肯定哪些書是在天主靈感下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