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05集-勇敢聖母軍(一)與主相知相遇

列印 列印

聖母軍是聖母的軍隊,活躍於天主教會的社群內,尤其在亞洲地區,聖母軍的工作更是教會的支柱,成員都是平信徒,很有紀律,以忠誠、德行和勇敢來配合天上偉大的母后,在聖母瑪利亞領導之下,成為天主的工具,為教會服務。

一九二一年在愛爾蘭的都柏林,一群熱愛聖母的人一個晚上聚集在一起,佈置了簡單的祭台,鋪上白布,放上無染原罪聖母像,還有鮮花和蠟燭,他們一起祈禱,當時他們並不知道,未來,他們將成為聖母媽媽的工具。將近六十年前,聖母軍傳入台灣。張秀英說,加入聖母軍之後,為了探訪教友,與人接觸的機會非常多,「天主的恩寵自降而然地降臨在身上,與天主相知相遇,這樣的感覺很難形容。」

張秀英,聖母軍台灣分團團長。

第104集-天恩主榮(二)真心愛每一個人

列印 列印

朱恩榮神父對整個華人社會並沒有轟轟烈烈的直接影響,可是他的間接影響是很大的。譚璧輝認為,神父給她最大的影響是真誠,「神父從不敷衍人,他的喜怒哀樂很清楚,是個很真、很誠的人。」另外,神父非常細心,非常愛每一個人,他出自於心地去愛,不是摟摟抱抱,或是對人說:「我愛你。」而是用行動表達出來。

譚璧輝,台北「新民小學」董事長、台灣輔仁大學兼任講師。

第99集-主內新生命(一)主知道我在那裡

列印 列印

每個復活節對每位教友來說,都是新的開始,每一年,教友也都有個新的生命。在復活前夕,很多教友刻苦守齋,而且辦了和好聖事,隨著耶穌復活,在那一刻,很多人的生命都有了一些改變。

「我不知道主在那裡,但主知道我在那裡。」謝抗建早年在前方戍守,驚濤駭浪,履試不爽,他幾次把兄弟救回來,當時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年讀聖經,想了很久,終於明白:「這就是我的家。」
王暄茹從小就受洗,成為天主教徒,國中時搬家,從此便成了迷途羔羊。踏入社會後,因為工作關係,偶爾踏入教堂,總會勾起小時候的回憶,她心裡決定:「我要回到教堂。」 但一直沒有行動。直到最近到姨媽家吃飯,發現大家都做飯前禱告,她很訝異,知道姨媽一家人要在復活節領洗,她才說:「我要跟你們回去。」

謝抗建,2009年領受聖洗聖事; 王暄茹,2009年領受堅振聖事。

第103集-天恩主榮(一)調皮搗蛋幼年時

列印 列印

台灣「耕莘文教基金會」與「我為人人協會」展開「耶穌會士在台福傳口述歷史計畫」,陸續出版神父傳記,記錄了耶穌會在台灣的歷史和發展,以及耶穌會士的足跡,他們不求名不求利,願意為台灣社會做一些事情,把美好的價值放入社會,讓大家看。口述歷史計畫打頭陣的是「誤闖台灣藝文海域的神父」與「天恩主榮一世情」兩本書,分別介紹陸達誠神父與朱恩榮神父一生的步履。

譚璧輝認識朱恩榮神父三十多年,她知道,神父很活潑、聰明、點子多,可是沒有想到,神父從小到進修會之前,是這樣調皮,在訪談與書寫傳記的過程中,她非常驚訝。然而,「神父的調皮沒有惡意,後來他帶領大專學生,為什麼他這麼了解、包容年輕人,或許正是因為他自己走過調皮搗蛋的過程。」

譚璧輝,台北「新民小學」董事長、台灣輔仁大學兼任講師。

第98集-從健康觀點看守齋

列印 列印

四旬期期間,天主教徒刻苦、守齋、祈禱,盡量不吃自己最喜歡的食物和帶血的肉品,此外,每週五守小齋、聖週五守大齋、主日守聖體齋, 這樣的方式,軍人、病人、十八歲以下和六十歲以上的人都不在約束的範圍內。守齋和健康之間的關係是如何呢?

守齋的飲食方式,一般健康的人是可以承受的,同時也有益於身體結構,讓腸道適度地休息,一方面調整生理,但又不是處於飢餓狀態。現代人的飲食只有過量,不致於不足,若是心靈上認識了這樣的飲食計畫,不妨深入腦海,把守齋列入生活規畫,每個禮拜或每個月禁食一次,偶爾放鬆,讓身心休息,必定會覺得神清氣爽。

鍾紀惠(右圖左),營養師; 陳筱惠(右圖右),營養師。

第102集-勇闖文藝海域(二)聖召是恩寵

列印 列印

領洗以後,家庭環境很重要。郭芳贄認為,像他這種第一代教友,父母不是教友,很難走上修道路。另外,即使在修道院生活,也未必有修道聖召。小修士的生活有點脫離社會,等到慢慢長大,讀了更多書,就想離開修會。 

陸神父指出,天主教會的修道價值正在動盪與重整之中,在英國、法國和美國都有許多神父離開。此外,教友的聖召受到重視,許多教友認為,不一定要做神父,也可以傳教,再加上要跨出當神父的那一步,確實非常困難,有些教友想,與其未來還俗,還是不要跨出去。不過,「若是有天主恩寵,並找到好的神師幫忙分辨」,未來還是會有修道聖召。

陸達誠神父(右圖上),耶穌會士。1935年生於上海。1966年獲馬尼拉亞典耀大學哲學碩士,1976年獲法國巴黎第四大學哲學博 士。曾在輔大、政大、東吳等校執教,並負責耕莘青年寫作會會務三十三年。1992年赴輔大開創全國第一所宗教學系。 2006年榮退,現留輔大兼任教職,並繼續在寫作會推動各項藝文活動。 郭芳贄(右圖下),中央通訊社新聞特派員。

第97集-社服機構因應金融海嘯(二)基督教會合一的開始

列印 列印

從台灣的民情來看,在困難之中,大家更會展現愛心,彼此幫忙。曾牧師因此相信,資源是夠的,金融海嘯是上帝給基督徒的一大挑戰,「看我們是否願意去實踐主耶穌的挑戰」,也是給眾教會一個重大的考驗,「看看在特別困難時,我們是否能同心合一,適度化解問題。」當然這不是靠自己,而有賴於聖神幫助我們合一。 

曾正智牧師,台灣基督教福利會執行長。

第101集-勇闖文藝海域(一)看不見的成果

列印 列印

台灣「耕莘文教基金會」與「我為人人協會」展開「耶穌會士在台福傳口述歷史計畫」,陸續出版神父傳記,記錄了耶穌會在台灣的歷史和發展,以及耶穌會士的足跡,打頭陣的是「誤闖台灣藝文海域的神父」與「天恩主榮一世情」兩本書,分別介紹陸達誠神父與朱恩榮神父一生的步履。

陸神父帶領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寫作會,許多年輕人在文藝生涯中闖出一片天。他從小大量閱讀章回小說,後來自己寫些小文章,但自認「生活太貧乏,除了宗教,講不出什麼純文藝的內容」。走上修道路之後,並沒有特別設定什麼目標,就是主持彌撒、幫忙教友、帶領小避靜、為修女做神師等等。

成立耕莘寫作會的郭芳贄說,在耕莘工作,是一種文化傳教,透過演講、座談、各種活動,改變年輕人的觀念,使他們具有天主教的思想,他們不一定成為教友,可是整個生活改變了。

陸達誠神父(右圖右),耶穌會士。1935年生於上海。1966年獲馬尼拉亞典耀大學哲學碩士,1976年獲法國巴黎第四大學哲學博 士。曾在輔大、政大、東吳等校執教,並負責耕莘青年寫作會會務三十三年。1992年赴輔大開創全國第一所宗教學系。 2006年榮退,現留輔大兼任教職,並繼續在寫作會推動各項藝文活動。 郭芳贄(右圖左),中央通訊社新聞特派員。

第96集-社服機構因應金融海嘯(一)三大面向

列印 列印

社會服務團體在金融海嘯中受害最深,人人忙於餵飽自己,不太有機會想到別人,社服團體該如何因應?台灣基督教福利會2009年3月27日到28日,在台北縣深坑舉行研討會,討論社服團體的因應對策。

這次研討會包含以下幾個面向:
政府在金融海嘯中用什麼方式制定有效的辦法,以減輕海嘯後遺症?應如何制定社會福利政策?
弱勢族群面臨那些困境,有何突破的方法?
經濟蕭條,社服團體面對兩極化現象:社會問題一定暴增,社服團體工作量相對增加,但後援、人力、財力不足,企業自身難保,難以募款。有何因應對策?

曾正智牧師,台灣基督教福利會執行長。

第100集-主內新生命(二)彌補之前的缺席

列印 列印

受洗之後第一次領聖體,第一片聖體進入謝抗建的嘴裡,「這麼甘甜」,過了一會兒,「怎麼不見了?」他想:「溶解在一起了。感謝主,我今天又得到重生,我才知道,我的力量要從那裡來。」太太曾說他脾氣太壞,他說:「我是個武夫,今天受洗,我就變羔羊了,我沒脾氣了。」
在領了堅振之後,王暄茹覺得,上教堂已成為她生命的一部分,她若沒有去做,生命便不完整。另外有個想法:「我之前缺席了這麼久,現在要彌補回來。」

謝抗建,2009年領受聖洗聖事; 王暄茹,2009年領受堅振聖事。

第95集-萬金聖母環島祈福(二)貴客降臨

列印 列印

鄭萊頤說,人是情境的動物,我們到萬金去看聖母媽媽,是參拜美麗的建築以及感受聖堂的氣氛,但是萬金聖母到全省繞行時,她是來到我們中間,所有參禮的弟兄姊妹都會感覺到:「貴客駕臨了。」重要的客人到我們家中,全家人會一起努力,打造最好的歡迎方式,表達熱情,同樣的,在籌劃巡行與接待萬金聖母的過程中,所有的弟兄姊妹都會感到興奮,這種臨在的興奮是很珍貴的。

鄭萊頤,中華民國天主教傳教協進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