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50集-利瑪竇逝世400週年(二)全人類的歷史人物

列印 列印

「利瑪竇太平洋研究室」啟用,希望建立未來臺灣與歐洲、教廷之間更緊密的國際文化交流平台,從漢學研究到太平洋研究的國際性公共學術園地,共同開創文化的新局。

活動中安排紀錄片「利瑪竇,龍之國度的耶穌會士」的義大利導演克倫德雷卡來表達對利瑪竇的看法。顧館長說,不僅東方人感念利瑪竇,連西方人也是一樣。可見,利瑪竇是全人類的歷史性人物。

顧敏,美國芝加哥多明尼克大學圖書館暨資訊科學研究所畢業,台灣「國家圖書館」館長兼漢學研究中心主任。

第149集-利瑪竇逝世400週年(一)入境隨俗

列印 列印

2010年是耶穌會士利瑪竇神父逝世400週年,台灣「國家圖書館」與天主教台北利氏學社舉辦一系列活動,介紹利瑪竇傳奇以及東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起點。

利瑪竇本身就夠傳奇的了,顧館長說,漢學這個名詞是從利瑪竇那個時期開始的,他們來研究漢民族的文化和歷史傳承,另外,當年一批天主教耶穌會的傳教士懷抱著熱血,想把西方從文藝復興解放出來的知識向外宣達,中國成了他們很大的一個目標。如果沒有利瑪竇,從漢學的角度來看,東西文化的交會可能產生不同的局面。

顧敏,美國芝加哥多明尼克大學圖書館暨資訊科學研究所畢業,台灣「國家圖書館」館長兼漢學研究中心主任。

第144集-聖召共融營

列印 列印

台灣台北總教區迎接聖召節來臨,舉辦了多項活動,包括首度登場的「2010年聖召共融營」,十八歲到三十歲的男女青年經神父推薦、主教邀請,參加這項三天兩夜的活動。

聖召共融營在堂區中尋找長得像神父或修女的教友來參加,所謂一個人長得像神父或修女,不是指外觀上,而是平常的言行中表現出對聖召的熱心和憧憬,而且本人也有這個意願。在活動中幫助他們覺察自己,與主相遇。

周戎神父,台灣「2010年聖召共融營」活動執行長。

第148集-教宗復活節訊息

列印 列印

教宗本篤十六世2010年4月4日在梵蒂岡發表復活節訊息,台灣地區主教團和真理電台網站都即時轉播教宗的談話內容,並由陳科神父同步翻譯。

教宗提醒我們,領洗後要改變生活,領洗以前的人要慢慢地消逝,那個人在罪惡中生活,尚未被天主聖神的力量扶助,無法抵抗魔鬼和罪惡,但領洗之後,天主聖神進入我們心中,我們可以有力量抵擋誘惑,做一個新的人。教宗的復活節訊息無非提醒我們要繼續努力,每天都要往善走、往聖德的道路走,把充滿私欲偏情、天生陋習的舊我,一天拋棄一點,讓充滿聖神的、屬靈的新我不停地誕生出來。

陳科神父,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

第143集-聖母軍在台60年(二)轉型期

列印 列印

2010年2月27日,台灣天主教會在靜修女中舉辦聖母軍60週年慶開幕典禮。台北教區洪山川總主教說,聖母軍已經到了轉型期,其了要繼續天主教在台福傳150的新使命之外,也要鼓勵青年聖召,呼籲聖母軍團員為地球環保奉獻力量,經常記起守齋的重要。

全台灣最年輕的聖母軍「和平之后」小小支團團員談到自己參加聖母軍的動機:「可以為很多人祈禱」、「可以幫助別人」、「可以奉獻」。

台灣聖母軍「和平之后」支團團員及老師。

第147集-前往垂死之家(三)常相左右

列印 列印

在加爾各達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志工一起參與彌撒,小小的空間裡,擠了滿滿的人,沒有椅子坐,也沒有跪凳,每個人都坐在地面上,大家的心完全一致,這點很令姜捷感動。在彌撒的過程中,姜捷突然看到德蕾莎姆姆坐在最後一排,她嚇了一跳,定睛一看才發現…

姜捷,台灣「天主教週報」主編。

第142集-聖母軍在台60年(一)積少成多

列印 列印

今年2010年是聖母軍在臺灣成立60週年,在聖母軍臺灣分團領導下,規劃了由北而南每個月的各項慶祝活動。台灣的聖母軍如今是何面貌?

家庭生活很重要,張秀英認為,家庭是個小的社會,可以從家庭開始,拓展出去,先讓身邊的人知道,聖母軍是個什麼樣的團體,都做些什麼,並帶領家人也成為聖母軍的團員,「積少成多,團員會更多,在社區和社會中,相信可以做很多事情」。

台灣不是個天主教國家,孫健認為,爭取新的教友的工作使命是最重要的,現在在美國教會,就邀請冷淡的教友進教堂,守天主的規則,「祈禱聖母,多降福台北」。

張秀英(右圖),聖母軍台灣分團現任團長。 孫健,聖母軍台灣分團第一任團長。

第146集-前往垂死之家(二)輕輕的重量

列印 列印

初見這些孩子,姜捷覺得心痛,「最好的服務方法,其實我們什麼也沒做,就是把他們抱在懷裡。光是這樣,自己就感動到掉眼淚,感覺到輕輕的重量在肩頭。」孩子們沒有任何反應,不會笑、不會哭,但姜捷知道,他們需要那個懷抱。

姜捷,台灣「天主教週報」主編。

第141集-為海地祈禱(二)以愛祈禱

列印 列印

天主教友佔海地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比例很高,天主教會在當地有兩個總教區,五百多位神父,兩千多位修女,七百多位修士。全國就業人口百分之八十每天的收入不到兩元美金,所幸,青壯年人口眾多。

明愛會立即呼籲大眾把海地災情的訊息告訴別人,也呼籲大眾為海地的苦難提供各方面的捐助,除了金錢,也可以祈禱。宋祖思說,雖然每個人都是有限的,若能看到海地人的需要,並祈求災難中的亡者得到永生,藉著愛,同樣能幫助他們得到新生命。

鄭萊頤,台灣地區教友協進會主席。 宋祖思,明愛會執行秘書。

第145集-前往垂死之家(一)簡短明快

列印 列印

德蕾莎修女為最窮苦的人服務,不知感動了多少人。姜捷利用四旬期到印度「垂死之家」去服務,在每個需要服務的人身上,見到德蕾莎修女的身影和精神。

德蕾莎修女一個人瘦瘦小小的,可以感召這麼多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姜捷說,修女講起話來簡短明快,不會接受半個鐘頭或一個鐘頭訪談,而只是用幾分鐘把事情講完。姜捷的母親曾說,這很重要,做社會工作的人都覺得沒有什麼時間可以浪費在說話上,姜捷發現母親在見過修女後,說話方式和待人處世都變得明快有效率。

姜捷,台灣「天主教週報」主編。

第140集-為海地祈禱(一)人道救援

列印 列印

耶穌留給信友最重要的一句話是「愛人如己」,在台灣人歡樂度春節的同時,地球某些角落的某些人正等著救援。從2010年2月起,整個台灣教會都在為受地震重創的海地祈禱,並且在2月3號舉行了為海地重建祈禱會,幫助海地主教團重建當地教會。2月7日全台灣各教堂將當日奉獻全數捐為海地重建之用。

台北教區洪山川總主教說,一連串的為什麼,在災難中是找不到答案的,也許向天主抱怨,比較容易抒發重創的心靈和失去親人的痛苦。上天有眼,暫時不語,災難是個警訊,教宗說得好,「除非你保護萬物,否則沒有和平。」不能眼看海地的弟兄為人類承擔警訊、付出生命財產,而沒有人道的行動。再美的家園都不是永遠的,都會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