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25集-不墮胎是為體現天主的心意

列印 列印

教會從來不看輕墮胎的婦女,而是本著耶穌深深的慈愛,希望犯錯的人從心底重建生命的觀念。教會反對墮胎,只是照實宣講天主的意思,為什麼很多人認為這道禁令難以遵行?這不是教會的問題,而是社會結構墮落敗壞了,身處這樣的結構中,許多人不想生孩子,擔心生養孩子會影響理想抱負,因此反過頭來指責教會的規範不合理。身為基督徒,應自己看清楚生命的尊嚴和價值。

蕭慧瑛&齊明,輔大神學院生命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第281集-如何使用聖經?

列印 列印

我們唸福音,是為了知道耶穌是誰,我們唸其他新約各書,是為了明白耶穌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我們唸舊約,可以知道耶穌成長在什麼樣的宗教環境文化中,並了解「基督」的含意以及人需要天主的救援。穆神父認為,基督徒研究聖經比較正確的過程是,先唸福音,再唸新約其他各書,最後唸舊約。
聖經首先是給教會和團體的,教友聚在一起讀經,最好有一個人引導,在過程中,大家輪流發言,互相分享。至於進一步研究聖經,則需要聽聖經課,了解歷史、地理和思想發展的背景。

穆宏志神父,台灣輔仁大學神學院聖經組神學博士,任教於神學院。

第278集-哲學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列印 列印

大陸過去幾十年,哲學二字幾乎等同於馬列主義,偏重政治哲學,唸哲學的人思想有框框、有限制;一般人則認為哲學是政治教條,不以為哲學與自己有親切的關係。傅佩榮教授到大陸的大學演講,把哲學該有的面貌呈現出來。聽講者的反應都很正面,這與大陸近年的思潮有關,許多人認為不該再崇洋媚外,應該用國家的基本文化做為基礎。聽了傅教授的演講,大家發現,原來哲學可以很理性、很生動,跟生活可以對照、配合。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本站「中國經典之美」節目主講人。1950年生,台灣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系、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講授儒家哲學。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第280集-聖經有什麼用處?

列印 列印

教會用聖經培養與表達信仰,在不同的場合,聖經可發揮不同的功用。在禮儀中、在教友聚會中、在與家人一起時、在個人祈禱時,都可以使用聖經。
認識耶穌卻不了解耶穌,是由於沒有讀聖經。認識耶穌最自然的環境在禮儀中,最好的時機在慶祝他的復活時。聖經和耶穌分不開,兩者都是天主臨在人間的方法。

穆宏志神父,台灣輔仁大學神學院聖經組神學博士,任教於神學院。

第277集-死亡如此靠近

列印 列印

平均六天有六位病患去世,死亡如此靠近,有的志工今天餵了一位病患吃飯,第二天床位就空了。但是在毫無距離的彼此相愛之中,死亡的尊嚴和平安自然流露出來,所有恐懼和害怕都可以重新思考。垂死的病患是在被尊重、被撫慰、被治療、被照顧之下,平安地、有尊嚴地離開人世。

嚴任吉神父,耶穌會士,輔仁大學耶穌會使命特色發展室主任,本站「阿吉映畫館」節目主持人。

第279集-用哲學訓練解釋古代經典

列印 列印

大陸教哲學的老師那麼多,為什麼會挑傅佩榮教授上「百家講壇」呢?傅教授認為,可能是台灣研究哲學的學者,比較沒有限制,講起哲學課可以比較自然,諸如「孔孟是哲學家,為什麼?他們的生活和思想如何配合?」這些主題都可以發揮得比較完整。傅教授在中央電視台試講易經,結束之後,現場觀眾中一位老太太上前去告訴傅教授,她終於聽懂易經了。
每個人從小都會思考,思考本身就有邏輯,只不過學哲學的人把邏輯從隱然變為顯然,說得更清楚。哲學系畢業的學生擔心出路,傅教授說,只要腦袋清楚,可以想問題,表達起來有條理,做事有分寸,還擔心找不到工作嗎?這就是基礎訓練。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本站「中國經典之美」節目主講人。1950年生,台灣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系、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客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講授儒家哲學。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