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276集-用窮人的樣子為窮人服務

列印 列印

輔仁大學服務團的團員,在加爾各答,每天早上跟其他一兩百位國際志工一起吃吐司、香蕉配奶茶,早餐結束,七點全體唸祈禱文:「天主是一切美好的來源,請賜予我們的雙手純熟的技巧,使我的神智清醒能明察秋毫,讓我能夠專心一志為人服務。」然後出發,前往各自的服務地點。沒有人為錢,或者為名譽而去,每個人都既感動又喜悅。

當地的修女僅接受小額捐款,過簡單清貧的生活,不設基金,不採購現代化的設備,用窮人的樣子為窮人服務。

〈嚴任吉神父專訪共有三集275~277,本集為中間一集〉

嚴任吉神父,耶穌會士,輔仁大學耶穌會使命特色發展室主任,本站「阿吉映畫館」節目主持人。

第273集-人間情愛與天主之愛

列印 列印

天主教很肯定人與人之間自然產生的愛情,天主愛我們同樣有豐富的感情在內。教宗本篤十六世在第一篇通諭「天主是愛」中指出,天主對我們的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愛是有關聯的,天主的愛不是枯燥的,而是豐富的,人間的情愛確實是找到天主的重要途徑。 教宗在通諭中基本的意思是,天主創造我們時,早已放下種子和愛的能力,讓我們得以了解祂。

詹德隆神父,耶穌會士。

第275集-學習服務,服務學習

列印 列印

「服務學習」視別人實際的需求,提供服務,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施捨。服務者和接受服務者是平等的,雙方都得到很多。輔大學生在參與這項計畫之後,都發覺自己所學非常有用,進而改變了學習的意願和興趣。為了要服務,得好好學習;投入服務,則學習更多。

嚴任吉神父,耶穌會士,輔仁大學耶穌會使命特色發展室主任,本站「阿吉映畫館」節目主持人。

第272集-在寺廟和清真寺仍可祈禱

列印 列印

二十幾年的工作地點,郭芳贄先是在信奉回教的土耳其,後來到信奉佛教的泰國,他覺得天主好像在考驗他。他在信仰上及靈修上,深深了解天主是無所不在的,因此在寺廟和清真寺仍然可以祈禱,向心中的天主祈禱。只要心中有天主,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祈禱。

郭芳贄,中央通訊社新聞特派員。

第274集-正義與愛德

列印 列印

天主教認為,政府有義務努力建立正義的社會,教會協助政府完成這個責任,並發揮獨有的特色。虔誠的天主教友在教會的環境裡學習到教會的社會思想,對社會的責任感比較重,又因為教友度靈修生活,願意按照天主的旨意生活,不會只想著自己的利益,較容易分辨那些是自私行,那些行為可以造福他人,在建立正義的社會制度時,天主教友自有其貢獻。
社會中仍有許多人孤獨、受傷、生病,每個人多多少少都需要別人關心,教會鼓勵教友要關心別人,並用集體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天主是愛」通諭中強調,助人是神聖的任務,跟宣傳福音和舉行彌撒聖祭一樣重要,而教會是以組織化的方式去表達仁愛。

詹德隆神父,耶穌會士。

第271集-泰式民主付出的代價

列印 列印

泰國人、台商和海外僑胞對泰國的軍事政變見慣不怪,泰國政客不改貪腐毛病,花大量金錢買票,執政後就得賺回。因此,政客在政變下台,靠民選又上台,如同家常便飯。

郭芳贄,中央通訊社新聞特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