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60集-對萬物有情

列印 列印

人不單單要對人、對自己、對工作、對國家有情,對天地萬物都該當有情。人類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只是夥伴、同行者和朋友,民主人應該發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親和感情,才可永久生存下去,不致於因為無情地損害大地,反而被大地吞噬,當大自然要報復時,人類就開始滅亡了。

第159集-建立基督化的家庭

列印 列印

當孩子知道整個家庭經濟情況後,比較不會胡亂花錢。孩子長大了,要和他講家庭事務,要邀他一起決定。如果孩子對家庭有抱怨,就和他一起討論,我們每個人都能做些什麼,要告訴孩子,解決家庭問題不單靠父母親,家庭是屬於大家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份和位置,若是每個人都能盡好本份、扮好角色,這是基督化的家庭、溫暖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

第154集-溫情和敬意

列印 列印

面對社會和國家,我們固然不該抱持盲目的、狹隘的國家主義或民族思想,但是對自己的國家、民族和歷史,懷抱一份溫情和敬意是必須的,我們不應該冷酷地批評或麻木地隔岸觀火。這種感情很難教導給孩子,我們能做的是說給孩子聽,甚至可用家中的書畫、對聯、裝飾品,培養孩子的品味。很可惜的是,在中國一般的市場上,很難看到中國的藝術品,好像這些東西是為遊客,不是為中國人自己。

第158集-人與社會唇齒相依

列印 列印

對於事情要採取參與態度,不冷眼旁觀,不隨便歸咎社會的錯誤,要多響應社會行動。人是合群的動物,沒有人可以離群索居。人與人之間若不互相建樹,就是互相銷毀。不參與也是參與的一種型式,不過那是個消極的型式,社會由人組成,社會的好壞與有多少參與者以及參與者的素質成正比。不單在中國,全世界的人都不能獨善其身。

第153集-培養本地歸屬感

列印 列印

許多本地人,沒有完全走訪過本地,名勝古蹟沒有聽過;豐富的展覽館沒有去過。其實,我們輕易地跑到遠方,卻沒有確實把握機會,認識自己生活的地方,欣賞自己所在的位置。

第157集-成熟的人懂得分憂

列印 列印

在賺錢的時候,人人意氣鋒發,沒有想到要回饋社會,要感謝政府;賠錢的時候,人人罵政府。這種心態很奇怪,順利的時候,是你自己的事,碰到逆境就要求別人解救你,這算什麼民主?所謂成熟,表示一個人懂得了擔憂,看到國家、社會、家庭和別人的問題,願意替別人分憂。

第152集-追求平衡

列印 列印

兩條腿代表一種平衡,比如:天上與地下、精神與物質、動與靜等的平衡,生命本來是多姿多彩的,絕對不能偏於一面。當孔子說「中庸」的時候,不是指在中間,而是指平衡,恰到好處。耶穌說:「人生活不單靠餅,也靠天主的聖言。」這句話同樣可以反過來說:「人生活不單靠信仰,也要靠餅。」甚至「施比受更有福」、「身教重於言教」這些話,其實都在講平衡。

第156集-爭取改善環境

列印 列印

在骯髒的環境中,人比較容易丟垃圾,反之在很乾淨的環境,就不太可能吐痰、丟垃圾。在有禮的環境,人人循規蹈矩,連說話都不會大聲。環境真的可以改變人的性格和態度。人固然塑造環境,環境也塑造了人。

第151集-在上主的光明中行走

列印 列印

世界大同是指建立多元化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彼此尊重,彼此學習。聖經其實多次提到,尤其在依撒意亞先知書當中。譬如第四章寫道,讓我們在上主的光明中行走吧,由上主的愛、寬恕和分享統治天下,我們只有一位天父,我們都是兄弟姊妹。

第155集-我們只有一個父親

列印 列印

在爭取個人的改變時,也當爭取環境、制度的改善。民主本來就是天主創造我們的目的,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主人,這個世界是屬於所有的人。民主不單只是一種政體,更應該是人民的素質,是人的取向,是公認的價值,我們一方面爭取做主人,一方面彼此幫助。從天主教的信仰來說,當我們圍著祭台,手牽著手唱天主經時,我們就只有一個父親,大家都是兄弟姊妹。

第150集-切莫迷信教條

列印 列印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那就是天主教講的天國。大人不妨跟孩子談談這些,讓孩子有個夢,一個未來世界的美夢。要教導孩子,不要毫無批判地迷信任何主義,凡是主義都不好,唯物主義不好,唯心主義也不好;佛教主義不好,基督主義也不好,主義代表我們追求這些教條,太過強調主義,就容易陷入框框中,到最後很可能打著主義違反主義。傳說馬克思晚年時,聽到許多人講:「我是馬克思主義者。」他覺得不耐煩,大聲告訴這些人:「我就是馬克思,但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或許類似的話也能出自佛陀或基督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