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47集-中國哲學史分論(40)東漢末年批判思潮的演變

列印 列印

白虎觀會議之後的經學盛極而衰,開始走向沒落,同時興起一股強大的懷疑與社會思潮。漢朝官學與私學的對立,私學想擺脫家法的束縛,便朝著博採眾說、融會貫通的方向發展,自覺的跟博士系統產生疏離。當時政治極端地腐敗,知識分子紛紛脫離政治而隱居教授子弟們,在東漢末年自然地引發批判思潮。

第41集-中國哲學史分論(34)道教的創立與發展

列印 列印

道教的道與道家的道本質上是不同的,道家的道是指自然本體的道,是從哲學角度來論道;道教的道是從神道思想而來,宗教性質意味濃厚。漢代道教的產生可追朔到上古傳統的宗教信仰,同時受到黃帝、老莊、列子的影響非常深遠。然而真正催生道教產生的屬秦漢之間的方士與道士,他們承接三代以來巫祝的地位,扮演神人之間的媒介,道教在君王的保護之下便逐漸發展蓬勃。

第40集-中國哲學史分論(33)漢代心性論

列印 列印

漢代的心性論是有別於先秦儒家的心性論,在先秦是以心性論作為哲學思想的中心,到了漢代則轉換以宇宙論為哲學的中心思想。董仲舒在討論人性,主張性有貪有仁,用我們人的性同我們的情。上天賦予人善質與惡質,董仲舒溝通天人提出自己的見解,上天通過陰陽兩氣使得我們的有了貪和仁兩性。貪即是陰,仁即是陽,仁性與貪性的氣都存於人身上,天有陰、有陽所以我們的生命而有了貪與人兩性。

第44集-中國哲學史分論(37)王充的命論思想

列印 列印

王充的命論思想,告訴我們命是如何形成的,命是依著氣而產生的。命既然是由氣而生,氣構成形象,形象構成了我們的身體,按照王充的看法,身體結構便能顯現人的命。從人的身體知道命,王充認為命不是那麼難了解的,由骨法來斷定命的好壞,古代帝王、聖賢都有特別的身形才能有其成就。

第39集-中國哲學史分論(32)自然主義的天道觀

列印 列印

經術之辯成了五行摘譯的學說,把天下為公的理想組進了陰陽消息、五行生剋的構造當中,把理想化為由天道運行而來的命定論,並且以災義福瑞為命定論去驗證,於是王莽自然就取漢而代之,在當時看來是天命所使然。在哲學思想上,讖緯也取代了修身的道德文化。

第43集-中國哲學史分論(36)命與形神

列印 列印

人的命是什麼?什麼是形軀、精神?
討論之前要先回朔到先秦哲學,哲學家有怎麼樣的看法,如孔子將天是為人事兼最高的主宰,但面對生死問題時,死對中國人來說是命中註定而不可脫逃的。唯有我們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生,知道生命的意義與目的,才會知道死亡不過是個界線,代表自然生命的完成。對於形神關係時,孔子則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孔子表示他重視人世的現世態度,也就不會把我們帶入一個恍恍惚惚虛無縹緲的世界。

第38集-中國哲學史分論(31)哲學意涵的陰陽

列印 列印

《左傳》裡的陰陽二字代表了宇宙之間的兩種氣,一種自然的秩序。《國語》豬中的陰陽代表了陰陽和天道已進入人生的關係當中,而引發其特殊性的意涵。《易傳》中的陰陽為理論基礎,而推演宇宙間的變化,揭示了天地萬物之深層和它運動發展的規律問題。所以就天地之氣來說的話,陰陽之氣係由太極而生的兩儀,一陰一陽之為道,陰陽做為總的道理、原則不僅僅具有行為上的意義,同時也包括了對待、統一、變化的規律性,建構了本身該有的邏輯結構。

第42集-中國哲學史分論(35)黃帝內經

列印 列印

《黃帝內經》又稱內經,相傳是黃帝與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師、少俞等多位大臣討論醫學的記述。《黃帝內經》共十八卷,《素問》、《靈樞》各有九卷、八十一篇。《素問》的基本意思黃帝問此太素的意思,記載了黃帝與岐伯的對話,以黃帝問而岐伯答的形式記載。

第37集-中國哲學史分論(30)陰陽觀念

列印 列印

王充《論衡》論道,博士為保護名利而漸漸有了家法的產生,儼然成了師家之學而有了門戶之鑑,甚至因為當時經學教授多不同、多異說,加上陰陽五行等學說的混合於經典之中,而學者們有各自的傳承,造成固守章句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