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66集-演講:從基因科技談生命的意義(二)

列印 列印

天主造人多奇妙,我們在複製新一代時,每一個步驟,都仔細地計算過,一點都不容易出錯。不論如何繁衍下一代,都會守恆。但是我們污染了環境,造成基因誘發性突變,因而產生疾病。基因究竟如何影響我們的生命現象?疾病與基因的關係如何?什麼叫好基因、壞基因?

陳健仁博士,美國John Hopkins大學理學博士,前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現任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行政院國科會專任主任委員。

第65集-演講:從基因科技談生命的意義(一)

列印 列印

天主創造人類和生物是很奧妙的,科學家都嘆為觀止。生育繁殖是生物最重要的生命現象,然而,人活著,是為了生育繁殖,是為了DNA,還是有更大的意義呢?遺傳學之父孟德爾去世的時候,趕赴送葬的人,追念的都是他的愛,可是他的學問卻時隔四十年才被發現、才出生。這件事可讓我們想一想,生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陳健仁博士,美國John Hopkins大學理學博士,前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現任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行政院國科會專任主任委員。

第60集-演講:痛苦是大元寶

列印 列印

你要把痛苦看成是天主給的大元寶,聖保祿說的,跟耶穌十字架的痛苦聯合起來。人不可能做無限的事,但耶穌十字架的痛苦是無限的功勞,我們藉著耶穌就能把我們小小的痛苦、犧牲,變成無限的功勞。

孫茂學神父。

第64集-親子講座:用愛彌補缺口

列印 列印

父母憂慮,孩子不會安心,一個人的學習必須定靜安慮得,不安心的孩子會有收穫嗎?
生活若完全看著別人、滿足別人,為別人奉獻,缺口才能慢慢補足,從愛出發,你會愈來愈感覺到生命的喜樂。
人生每一個點都是新的起跑點,用快樂的腳步去行走,你自己或孩子隨時都可以出發。

孫世珍,教育專家,台北聖沙勿略堂傳協主席。

第59集-發表會:生命自救功法(三)

列印 列印

癌症病人有癌症個性,我們累積了許多不正確的觀念,卻不自知,這些觀念成了致病原因,觀念若不去除,病會一再復發。靠著自己的努力贏得自己的健康,是最好不過的事。

雅菁和惠芳。

第63集-親子講座:挫折推著我成長

列印 列印

當愛來到你心中,你不能讓它停在那裡;如果你自私,愛又會被收回去。你必須成為活水,成為河床,讓愛經過你傳播出去。家庭對人無比重要,親子之間如何表達愛,參與愛的行動?該如何善待生命中的缺口?

孫世珍,教育專家,台北聖沙勿略堂傳協主席。

第58集-發表會:生命自救功法(二)

列印 列印

過量消耗先天真氣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情緒波動、二是飲食不當、三是疾病。其中,情緒過度波動是最大殺手,日積月累,容易被人忽略。
生命自救功法為什麼能補充先天的真氣?人生在天地之間,受自然規律制約,想要補充先天真氣,一定要符合自然生命轉化、生長、運作的規律。練功時必須返回先天的狀態,才能累積能量,藉量變達到質變。

韓道暘,亞特蘭大「自救教育學院」院長。

第62集-說故事活動:我要回家了

列印 列印

雅各離家之後,花了二十年,才又回到家。在這段時間,他很想回家,但想起哥哥大發雷霆要打死他的模樣,他不敢回家。他騙到了一家之主的名份,又有什麼好處?他知道他做錯了,傷了全家人的心。直到一天晚上,天神對他說:「你回家吧!」

楊子涵。

第57集-發表會:生命自救功法(一)

列印 列印

短短兩年,勤練生命自救功法,癌細胞沒有了,但黃安勝並沒有回到從前輕鬆、放蕩的生活,仍然每天流著汗、忍著痛,為生命奮鬥。生命自救功法,不只練功,還得練內在,唯有如此,病才可能根除。

黃安勝,1958年出生於雲林縣。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國立台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肄業。曾任聯合報、民生報採訪組記者、戶外組副主任。卅歲轉換跑道,專職自助旅行,成立「4D旅遊會」。四十三歲移居花蓮鄉下,半年後發現罹患淋巴癌。2003年開始練習生命自救功法。著有「用4D的心去旅行」「歐洲自旅行須知」「自助旅行國外篇」「紐澳自助旅行」「旅行者的秘密地圖」「生命自救功法讓我重生」。

第61集-演講:在痛苦中仍然快樂

列印 列印

「我不認識耶穌,我不知道天父在那裡,可是很奇妙,祂常常會在我需要的時候出現,我到今天才知道,原來天父的手時常在幫助我。」當她生病到最谷底的時候,心裡只想到死,後來為了家人再活過來,現在她愈活愈快樂。

許永芳、吳長榮。

第56集-研討會:經濟生活與社會責任

列印 列印

經濟生活傳統上指財貨與勞務的生產、交易、消費,這些活動都與選擇有密切關係。久而久之,許多國家把發展認定為經濟發展,把生產力提高,所得增加,物質富裕的生活看做是幸福的生活,而忽略了生活品質。天主教會訓導則主張,個人能夠善度自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才算是生活品質提升。
教會對企業的期待,絕對不僅是追求利潤而已,藉著財貨和勞務生產,企業可以在公共利益方面有所貢獻。此外,企業也應執行一些社會功能,像是創造勞資對話的機會,呼籲政府平衡勞資利益等等,企業家可扮演橋樑角色。

戴台馨,輔大經濟系教授,美國休士頓大學經研所博士,專長經濟學、經濟思想史、貨幣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