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生活傳統上指財貨與勞務的生產、交易、消費,這些活動都與選擇有密切關係。久而久之,許多國家把發展認定為經濟發展,把生產力提高,所得增加,物質富裕的生活看做是幸福的生活,而忽略了生活品質。天主教會訓導則主張,個人能夠善度自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生活,才算是生活品質提升。
教會對企業的期待,絕對不僅是追求利潤而已,藉著財貨和勞務生產,企業可以在公共利益方面有所貢獻。此外,企業也應執行一些社會功能,像是創造勞資對話的機會,呼籲政府平衡勞資利益等等,企業家可扮演橋樑角色。

戴台馨,輔大經濟系教授,美國休士頓大學經研所博士,專長經濟學、經濟思想史、貨幣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