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涼1984年開第一次刀,之後是漫長的治療,天主俯聽了她,她學會接受、放鬆、願意,明白生病是天主的恩典,病苦變成經歷而不是遭受。一路走來,她用愛心工作,用丹田呼吸和祈禱,隨時準備接受下一盤爛棋。
林家瑞在人生的顛峰罹患重病,他接受神父的建議 ,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真的把自己的不幸、不滿都放在一邊。回首過去的五十年,他追求的是現世的成功,但現世馬上就將終結,來世怎麼辦 ?有了信仰,他領悟到:「今生我是有限的,來世將是永恆的。今世的結束是來世的開始。」
李秋涼,生機飲食餐點調配及推廣者,台灣「愛德文教基金會」與「望德園」創辦人。一九四四年生於台南縣,潛心研究有機蔬菜的栽培,並且百分之百採用生機飲食。著有「生機換生機」、「李秋涼養生菜餚」等書。 林家瑞。
有一個家庭,臨睡前大家聚在一起,媽媽問:「有沒有人要說對不起?」女兒說:「爸爸對不起,今天我讓你生氣。」接著全家彼此擁抱、降福。多少家庭在晚上睡覺前,全家人能在一起?培養家庭關係,其實不要很多時間,吃完晚飯後彼此談談今天的感受,就很足夠了。不要天天擠在電視機前,形體雖然愈來愈近,心靈卻愈來愈遠。
李哲修神父在演講中強調,信仰即生活,生活即信仰,信仰是動態的,不是領完洗之後就沒事了。信仰生活包含兩個層次,在理性面,信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若是沒有理性基礎,信仰很容易就丟掉了。許多教友一年只在聖誕節望一台彌撒,辦一次告解,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天主教信仰。在感性面,要有宗教經驗,讓天人、婚姻、人際、親子關係,由信仰主導。
李哲修神父,耶穌會士,現任台北「耶穌聖心堂」副本堂。
醫學發達以後,許多末期病患,採用了「英雄式」的醫療措施,有管就插、有洞就開、有肉就割、有機器就上、有藥就給,醫療上的十八般武器,堆在同一個病患身上,若是命救得回來,病治得好,這一切痛苦還算值得;若是命救不回來,還要帶著滿身管子和傷口離開人世,病患受盡苦難,家屬無盡悔恨。
趙可式博士參加梵蒂岡聖座醫療委員會第十九屆國際會議,在當地接受電台訪問。她談到安寧療護的源起和發展,探討重症末期病患如何善終?如何身心靈都平安地走完人生旅途?
趙可式博士,台大護理系畢業,美國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腫瘤護理碩士,美國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臨終照顧博士,目前任教於台灣台南大學醫學院。著有「曇花一現,美善永存-癌未患者的心路旅程」、「一個護士的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