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4集-台灣婦女維護生命協會:在乎天主給的生命

列印 列印

人可以製造很多困難和問題,卻完全不能製造生命,然而,人輕易地去抹煞生命。「台灣婦女維護生命協會」希望幫助社會更清楚地認識到,生命是非常可貴的。在展開服務之前,協會人員從祈禱開始,邀請天上的父一起工作。在活動中,協會並不用太多宗教的語彙,可是根基完全來自聖經,而不是人的理論,也就是回到耶穌基督面前,經歷祂的愛。

「我們參與是因為我們在乎,我們在乎是因為神給我們的使命,我們珍惜祂賜給我們的生命。」解理事長說,她不能說協會隸屬於天主教會,但是所有的服務絕對要回到耶穌基督對於世人的愛,祂願意犧牲,願意饒恕,願意拯救我們。如果沒有宗教信仰,要去對抗這個黑暗世界的腐敗、頹廢、自我,是非常困難的,而協會的理念很難不被冠上老古板、不符時代潮流的帽子,但協會人員知道自己信仰的是什麼、生命的起源來自何處,他們也就不太擔心了。

解慧珍,「台灣婦女維護生命協會」理事長。

第3集-寧園安養院:笑一笑就過去了

列印 列印

「寧園安養院」秉持四全理念,提供全人、全家、全隊、全程照顧,院內有神父和修女,在宗教和關懷方面,給予非常重要的支持。院方安排院民參與彌撒,教唱聖歌,在彌撒中,他們的神情很不一樣。狀況比較好的院民定期到植物人區唱聖歌,祝福植物人。

吳督導說,院內的工作人員固定有靈修時間,大家一起討論問題,再由神父做些解釋,每個人都能收到很大的心靈支持。有些病患會有暴力舉動,工作人員受到了攻擊,不以為意,總是說:「沒關係,我知道他們生病了,笑一笑就過去了。」

吳慧絹,台灣新竹教區「寧園安養院」督導。

第50集-救星教養院:上主把孩子交給我們

列印 列印

每週三晚上,「救星」安排了宗教課,由修女帶領,藉著歌頌讚美祈禱,小孩子都很喜歡。每天三餐吃飯前一定祈禱,讓孩子培養感恩心。每個月有一個星期三下午,有一台感恩彌撒,所有的工作人員和小孩子共同感恩,向上主感恩,也為所有支援「救星」的恩人祈禱。

工作人員成就感很少,但並不因此而放棄,林修女常跟工作人員說:「我們不靠自己,我們靠主,這些小孩子是主交給我們的,我們有困難,主一定會幫助我們。」

林秀花修女,台灣花蓮教區「救星教養院」院長。

第2集-育仁兒童發展中心:不是付出而是得到

列印 列印

有時工作人員累了、病了,感到吃力,因為不放心孩子,仍然撐著來上班,卻發現孩子當天非常乖,非常貼心,很多類似的相處狀況,讓工作人員覺得:「我們不是在無盡地付出,而是得到非常多。」這些親身為之的行動都是見證,彰顯天主的愛。

何主任分享說:「我們真的是非常幸運,可以伺候這些小天使,每天跟這些小天使在一起,就把他們當做天主。」她也呼籲大家一起來,接觸這些可愛純真的小孩,體驗孩子的愛,這樣的愛讓人一輩子回味無窮。

何素珍,台灣台北教區「光仁社會福利基金會」育仁兒童發展中心主任。

第49集-中國痲瘋服務協會:跟他們在一起

列印 列印

麻瘋病患最需要的不是、藥品、醫療或復健,而是有人來和們在一起,讓他我感覺到:「 雖然我有病,卻不是二等人,我也是人。」健康的人拜訪他們,和他們在一起,聊聊天、聽他們說故事、分享他們家中的事,這讓麻瘋病患感到自己是社會的一份子。

看到神父們這麼努力、這麼奮鬥,為麻瘋病患說話,大陸有的政府官員有點被感動,谷神父說:「我們和政府有個共識,我們去是為幫助中國社會,不是為宣揚福音,不是把社會服務當做工具,而是真心幫助需要幫忙的麻瘋病人。」

谷寒松神父,「中國痲瘋服務協會」理事長。

第1集-世光教養院:看到生命的美

列印 列印

在「世光教養院」工作很累、很辛苦也很緊張,極重度障礙的孩子一不小心就會嗆到或者出各種狀況,必須急救,而且,孩子愈來愈大,要搬動真的很辛苦,院內的教保員經常講:「為什麼我們那麼累,那麼緊張,可是我們還是很喜歡這個工作?」他們每天高興地來上班,放假在家會想念孩子,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聊的也都是孩子。

黃院長得到的結論是:「天主給我們每一個人力量和能力,讓我們足夠去應付自己崗位上的挑戰。」院內的孩子雖然極重度障礙,仍然是生命,她在這些孩子身上看到生命的美,尤其當孩子笑起來的時候,很燦爛,所有的勞苦都煙消雲散了。

黃慧娟修女,台灣新竹教區「世光教養院」院長。

第48集-聖若瑟之家:最後的美好

列印 列印

「聖若瑟」的服務宗旨是,在疾病的末期,給予他照顧;當所有的藥物與治療都無效時,幫助他在剩餘的歲月過得有尊嚴、有品質、沒有痛、沒有喘,很安心地和家人共度最後一段美好的時光。

在「聖若瑟」工作,挫折是常常有的,身為基督徒,朱組長通常會祈禱,請求天主幫助,「加給我力量,讓我繼續走下去。」

朱玫,台灣耕莘醫院安寧病房「聖若瑟之家」護理組組長。

第39集-瑪利亞醫療復健團隊:每個都特別

列印 列印

每位障礙者都非常特別,「瑪利亞」會做個別化的評估,針對孩子的各項能力和需要,找到現有的輔具,或者特別修改,或者專門訂製,有了輔具,再加上適當的訓練,孩子的生活品質和溝通能力就整個提升。

「瑪利亞」創辦人送給曾主任三張他非常喜愛的福音音樂光碟,她一直放在車上,利用平日上下班一個小時的車程,反覆聆聽。初到「瑪利亞」的一年多,在工作上難免有點挫敗,她在車上邊聽邊掉淚,心中大聲吶喊::「天父,瑪利亞是你喜悅的,你帶我來到了瑪利亞,我一定會留下來,可是如果沒有你的幫助,我怕我無法真正發生作用。」她祈求天主給她智慧與勇氣。

曾淑芬,資深語言治療師,台灣瑪利亞基金會「醫療復健團隊」主任。

第47集-安德啟智中心:像個小天堂

列印 列印

除了照顧年輕的障礙者,「安德」還計畫種一些菜、種一些花,安排一些活動,讓年齡已屆四十歲的障礙者能像一家人似的,過快樂的退休生活,這是個教會的機構,按照耶穌說的話,照顧最小的兄弟姊妹,等於照顧耶穌一樣,「安德」希望中心所有的人,都喜歡在這兒過生活 。

不論正常的人或身心障礙者都應該得到尊重,劉神父相信在天父面前,大家完全平等,天父愛每一個人,「障礙者也有權利得到我們的照顧和愛」。「安德」大部分的老師、輔導員和保母都有信仰,只有一兩位沒有,但是大家的付出,完全超過宗教信仰,在愛內都是兄弟姊妹。

劉一峰神父, 「巴黎外方傳教會」會士、台灣花蓮玉里天主堂神父、「安德啟智中心」負責人。

第51集-愛心家園:給他們工作機會

列印 列印

身障者也有選擇職業、選擇興趣的權利,「愛心」有許多組別,經過很多老師的評估和詢問,把孩子分到各個組別去。譬如有些學生特別對園藝感興趣,就分配他們到植栽坊去種香草、有機蔬菜,將興趣和工作結合,學生才會愉快。

陳組長說,員工會用天主包容的精神,熱情地付出心力,輔導學生。平日若有彌撒或宗教課程,會邀請學生參與,以培養持平的心情,面對壓大力的社會。每天的早禱和晚禱,則可幫助員工抒發心理壓力、調適心態。

陳美芸,台灣天主教瑪利亞文教基金會「台中市愛心家園」成人服務課就業輔導組長。

第46集-失智老人基金會:孩子,等我一下

列印 列印

老化是全球趨勢,當初創辦醫院照顧早產兒的修女,從比利時的經驗感悟到,應該要開始照顧老年人,特別是失智的長者,這是老人照顧中最困難的一群,於是在一九九八年成立基金會 向社會大眾募款,為失智老人服務。

陳主任說,在基金會工作的人員大部分不是天主教徒,但大家都說自己是教會的朋友,他們到此工作,不為錢也不為名,而是真正認同修女的服務精神。天主教強調從服務中讓人看到天主的愛,因此傳遞服務非常重要,以服務為前提所呈現出來的品質、照顧模式、互動氣氛都是不一樣的。

★延伸聆聽:「今生到來生」第8集~10集;「真理書房」第21集。

陳俊佑,台灣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社工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