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20集-有耶穌同在就沒有風浪

列印 列印

生活中充滿了太多的誘惑,會動搖我們的信德,當懷疑生起來,我們的心動了,便抵觸到我們的信仰。信仰耶穌要經得起考驗,發現不對勁,就馬上祈禱,常常把自己拉回來,否則,誘惑會像風浪一樣,隨時把我們沖到不平靜的地方。
小孩子問媽媽:「耶穌為什麼能赦那麼多人的罪,那些罪都到那裡去了呢?」媽媽反問孩子:「昨天你在黑板上寫了那麼多的字,今天都到那裡去了呢?」小孩子說:「都擦掉了。」同樣的,耶穌也把人的罪給消掉了。

第19集-把真誠的愛分施出去

列印 列印

小孩子最純,不貪名不貪利,毫不保留,最容易貢獻出自己的東西,因此耶穌運用小孩子拿出來的五餅二魚,來祈求上主。耶穌明白人性的弱點,於是叫群眾先坐下來,再由門徒分發下去,他懂得團體的規律和秩序的重要,避免大家一擁而上。

第14集-背好自己的十字架

列印 列印

人不能離開自己背負的十字架,誰若捨棄自己的十字架,必自取滅亡。每個人的十字架,都是自己人生中最寶貴的經驗,背好了,天主的賞報自在其中。年輕人容易鑽牛角尖,碰到挫折時不易清醒,不妨帶他們到教堂唱唱聖歌,感受不一樣的氣氛,讓基督的愛填滿,就不再空虛。
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仍記得把母親託付給門徒,他從不教導我們不仁道、不孝順,而是希望我們不要讓愛的 牽掛分散了力量。我們要為天主服務時,必須放下所有的牽掛,不操過多的心,轉而全心全意地為天主做事。

第18集-等到最後一天再懺悔

列印 列印

許多宗教都和天主教一樣接受「最後的悔改」,如佛教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儒家講「蓋棺論定」。有人說:「等到死前一天,我懺悔了,還不是照樣升天堂。」這種人不算基督徒,因為口德不好的人就不是基督徒,他沒有基督的精神。但是只要真心悔改,不論何時,天主都會接納。天國既是無上的寶藏,何必再等待。

第13集-把畏懼攤在前方

列印 列印

天主珍視人類勝過一切,可是許多人卻不重視自己的生命,那是因為沒有人引導他進入天主的羊棧。假如一個畏懼或絕望的人知道天主愛他,他絕不會放棄自己。人生在世,只要懂得光明磊落,就不會害怕。要做到凡事公開坦然,首先要有自信,而自信來自依靠天主,把所有都交託給祂。
肉身忍受不了痛苦時,靈魂就萎縮了;反之,內心的光亮慢慢長大之後,物質的欲望和誘惑就小下來,靈就開了。一個人屬靈的部分擴大了,對於世俗的事物就能捨,能捨,人便輕鬆平安了,因此,肉體的傷害愈多,靈魂就愈要超越。

第17集-愛心可以無限長大

列印 列印

上西乃山有四千個台階,在台階旁有一座隱修院,儘管當地戰爭頻繁,隱修院仍不斷為和平祈禱。那些施暴的軍人,是否會受到祈禱者的影響呢?天主在種種的對立之中,容許善惡共存,因為善絕對會感染惡,天國容納所有的人,未經最後審判前,人人都有機會,在此之前,每一個人都不能定他人的罪。
天國是酵母,好的東西自然會發酵;天國是芥子,雖然小,長大後卻能成大樹。

第12集-簡樸清修只為天主

列印 列印

許多外教人問:「讓神父修女結婚會怎樣?他們能更了解一般人的生活呀。」從教會的觀點看,神父和修女既然奉獻給天主,就該全心全人、由內到外,都為天主的目標而奮鬥。神父和修女講求清修,沒有私人財產,自己沒有欲望,過簡樸的生活,才能體會窮人的生活。秉持信德,他們擺脫物質的困惑,並深信,該有的,天主自有安排。白白得到的賞賜,也要白白地給出。

第16集-甘做惡水上的大橋

列印 列印

世界有如一條泛濫的河流,世人該如何渡橋?天主的手已垂下,我們以信仰與天主拉手,搭成一座橋,如此一來,週遭的人便得以過橋。
生命必須經過死亡,才有新生。一個嬰兒出生,從子宮的角度來看是一個嬰孩死了,大地就有如一個子宮,義人離開世界,看起來是死了,卻帶出更多的生命。死即復活,殉難者基於這樣的信念,而勇於救世,因為信德堅強的人,面對再大的苦難也不怕。

第11集-「橫」「豎」都要去愛

列印 列印

我們關起門來,把愛留在聖堂裡,一出了門便散去了,凝聚不起來。教會是從聚會開始的,這是「橫」的溝通,但是十字架是由「橫」和「豎」結合起來的,我們沒有把來自基督的愛與訊息,化為行動,散播出去。

第15集-宗教是靈魂的避難港

列印 列印

耶穌當年召叫的都不是聰明人,聰明的人傳教不是比較快嗎?其實,愈單純的人愈容易接受新事物,他們只是單純地相信;知識愈豐富的,比較難全盤接納新事物,常常劃滿許多問號。人必須完全信,才能將信德轉為望德,之後才能把愛分散出去。宗教適宜在貧窮和苦難的地方傳播,那種地方的人,靈魂最無依無靠,也因此最能懂得。

第10集-耶穌真的住在聖體聖血中

列印 列印

中國人對血肉的看法,與耶穌建立的聖體聖血聖事不同,中國古人不論是割股剜肉孝親動天,或是歃血為盟,都是小愛,不同於耶穌的大愛。祝聖過的聖體和聖血真的存有奧蹟,因為耶穌真的住在其中。教友恭領聖體聖血前,不吃早餐;納入口中後,以唾液融化之,不以口嚼。隨著時代改變,形式放寬了,但內心的情境不能改變。放寬不是放鬆,而是給予方便。
我們怎能吃喝耶穌的血肉呢?耶穌運用智慧,以麵餅和酒象徵肉與血,代表他自己。食物吃下肚能滋養人體,我們領受耶穌的血肉,自然能與耶穌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