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45集-酒

列印 列印

瑪爾谷福音中有一段有關新酒新皮囊的比喻:「沒有人把新酒裝入舊皮囊的,不然酒漲破了皮囊,酒和皮囊都喪失了,而是新酒應裝在新皮囊裡。」為什麼「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囊裡」呢?因為當時的人用皮囊來保存酒,新酒仍然會發酵,所產生的氣體會在皮囊裡形成一股壓力,如果把新酒裝在舊皮囊裡,舊皮囊由於已經硬化,失去彈性,將會承受不了壓力而破裂。相反的,新皮有彈性,能夠承受壓力,就不會破裂。把經文引用在信仰上,說明人若要跟隨耶穌做祂的門徒,必須完全地降服於祂,絕不能既要信從福音,又要保留過去的惡習,後者的作法就像是把新酒放在舊皮囊一樣,後果不堪設想。

第44集-陰府

列印 列印

陰府或陰間一詞在新約中比在舊約中少見。陰府的基本意義還是指亡者的安居之所,也就是死亡的代名詞。新約中有關陰府最著名的一段話,應屬宗徒大事錄第二章二十二到三十六節。它引用聖詠十六首第十節來形容耶穌死而復活,戰勝死亡。伯多祿向他的聽眾說明連聖祖達味都難免一死,被埋葬,而且他的墳墓直到今天還在他們中間。但是耶穌卻不同,「祂沒有被遺棄在陰府,祂的肉身也沒有見到腐朽」,他這麼說,是要勇敢地見證耶穌的復活。

第52集-荊棘(完結篇)

列印 列印

新約中用荊棘來比喻和說道理的還有瑪竇福音的一句問話:「你們可憑他們的果實辨別他們:荊棘上豈能收到葡萄?或者蒺藜上豈能收到無花果?」問題的答案肯定是「不能」。這指涉人的生活,意思是一個人有怎麼樣的品性,就會有怎麼樣的行為舉止。一個人如果養成好吃懶做和不負責任的習性,他就無法善盡本份,勤勞工作或把家務打點清楚。我們不能指望他會把被交托的工作做好。除非他悔改,徹底的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我們就不該把重要的工作交給他。相反地,養成良好習性的人就能夠有好的舉止行為,也能夠承當重要的責任。

第43集-矛與盾

列印 列印

「護盾」是一個名詞,與之相應的動詞有「保護」、「守護」、「護衛」等,都用來表達強大者對弱小者的照顧和守護。舊約聖經中處處表達了以民在困苦、磨難和迫害中對天主的信賴,他們深信上主無時無地不在看顧保護他們。除了聖詠以外,很多章節都顯露了這樣的情懷。依撒意亞先知書中有一句話把這種對上主的依恃之情表達得非常貼切:「有如飛鳥展翼護雛,萬軍的上主也要這樣護衛耶路撒冷,加以保護、拯救、憐恤、保存。」

第38集-鴿子

列印 列印

福音中引用鴿子直接來談宗教的,是用鴿子形容天主聖神。聖史形容耶穌找若翰付洗時,「聖神藉著一個形像,如同鴿子,降在耶穌上邊,並有聲音從天上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因你喜悅。」天主聖神的臨在與運作神妙莫測,「像風一樣的隨意吹送」 ,因此不容易一語道盡。

第42集-石頭(二)

列印 列印

提到建築用的石塊,耶穌由聖殿出來時曾對門徒發出感嘆。耶穌說:「你們不是看見這一切嗎?我實在告訴你們:將來這裡決沒有一塊石頭,留在另一塊石頭上,而不被拆毀的。」。物質的建築再穩固,也免不了遭受天災或戰爭的摧毀,我們永久的居所是在天堂,那是天人密契的永生境界。耶穌提醒我們注意到物質事物的可朽與短暫,為的是讓我們不要忽略生活中的精神面向。

第37集-龍

列印 列印

默示錄寫於初期教會面臨教難的時代,教會受羅馬皇帝和他的爪牙所迫害。當時羅馬皇帝以屠龍手自居,炫耀他們的政治與軍事霸業。默示錄作者掉轉羅馬帝國的政治宣傳,說他們不但不是屠龍手,反而是惡龍的象徵和幫手,為上主所不容。

第41集-石頭(一)

列印 列印

當基督信徒活出福音精神時,他們就是耶穌的見證人。保祿形容這種生活見證為一封封自然的「推薦書」,「是寫在我們心上,為眾人所共知共讀的,因為明顯地,你們就是我們供職所寫的基督的書信。不是用墨水寫的,而是以生活的天主聖神;不是寫在石版上,而是在血肉的心版上。」保祿勸勉的話,與耶肋米亞先知的話正好相互輝映!

第36集-猴子與雞

列印 列印

猴子,給人一種逗趣、頑皮、機靈的感覺,常讓人又愛又憎。一個人的性格如果符合上述特點,我們會稱他為「猴性」的人。從好的方面看,這樣的人非常外向、風趣又靈活,喜歡與人接觸且善於交際,因此容易與不同的人相處。但從另一方面看,這種性格的人也有缺點。那就是:欠缺自省能力、無法深入探討問題及把握深層的意義。
屬「雞性」的人,最特出的地方是率直與豪放,且有「不自由毋寧死」的氣概。缺點是他可能落入「我行我素」的陷阱。

第40集-空氣與風

列印 列印

聖經中有多處把風比喻為思想意識的流行。比如舊約德訓篇說「不可任意隨風簸揚,不可見路就走,有如一口兩舌的罪人。」表示有堅定價值觀的人會具有自己的見解與主張,不該隨風簸揚,隨波逐流。新約厄弗所書則提出信友必須有成熟的信仰,「不再作小孩子,為各種教義之風所飄動,所卷去,而中了人的陰謀,陷於引入荒謬的詭計。」

第35集-鞋子

列印 列印

天主對人類的愛表現在以民的歷史經驗中。當他們在埃及被壓迫時,天主派遣梅瑟帶領他們脫離法老的奴役。在出發前進晚餐時,他們「束著腰,腳上穿著鞋,手裏拿著棍杖,急速快吃。」當晚進餐時穿好鞋表示準備妥當,順應天主的計畫行事。出埃及後在曠野四十年之久,天主始終沒有拋棄他們,申命紀這樣形容天主的照顧:「你們身上的衣服沒有穿壞,腳上的鞋也沒有穿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