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23集-聖誕期答唱曲

列印 列印

每年都過聖誕節,鈴淳認為可由不同的角度來看,「也許你是教友或不是教友,也許你是籌劃活動的,或只是來參與活動的,聖誕節都再次提醒我們,在生活當中,眼睛不是一直往下看、往前看,不要忘記要往上看。」

小學時,過聖誕節,仁秀可以得到禮物,到中學時,過聖誕節學習到分享,不光只是一個得到禮物的日子,到了這幾年,更學習到給予,這是她人生的三階段。「從一個完全不認識主、不懂主愛的人,到現在能夠認識祂,把自己的心打開,這是祂對我行的奇事。」

曾鈴淳(右圖右),台灣國立台東大學音樂系講師; 蘇仁秀(右圖左),台灣光仁中小學音樂班老師。

第122集-聖誕期進堂曲

列印 列印

鈴淳認為,最具穿透力的就是音樂了,「無論你認不認識耶穌,聖誕音樂一播放,馬上就可以感受到其中所傳遞的盼望和喜樂。」從事音樂工作是很有福氣的事,可以傳達強有力的訊息。

聖誕節期間到處都聽得到聖誕音樂,儘管商家是基於商業考慮,但OPEN老師說,一聽到這些音樂,腳步就變得輕快起來。

曾鈴淳(右圖右),台灣國立台東大學音樂系講師; 蘇仁秀(右圖左),台灣光仁中小學音樂班老師。

第117集-祂

列印 列印

在教堂聽到這首歌時,佳艷覺得,「祂帶給我們好多東西喲」,不免回想起自己的皈依經驗。佳艷出身於一貫道家族,從小就在道場服務,也吃素,長大之後離家念書,常自問:「這個信仰是我要的嗎?」有一次經過光啟書屋,看見裡面的聖像,她深受吸引,她還看見聖母的心在跳。

周光妤,台灣「政大附中」國中部二年級; 周光謹,台灣「政大實小」六年級; 葉佳艷(右圖),任教於台灣輔仁大學神學院。

第121集-紀念李振邦神父(四):一首天主經已足夠

列印 列印

李神父是第一位面對中文聖樂的人,游教授說:「憑著他的那首天主經,他已經了不起了。」游教授自認後來可以寫那麼多歌劇,最開始是因為李神父,李神父叫他要重視四聲,當他創作音樂,必須解決四聲問題時,常常出現在腦海中的音樂記憶,就是天主經。「我後來可以寫那麼多人家認為OK的人聲作品,包括歌劇、歌曲、合唱曲,李神父的影響很大。他能夠寫一首天主經,我覺得夠好了。」

游昌發,台灣私立台南科技大學音樂系講座教授。

第116集-奇異恩典

列印 列印

天主給每個人不同的恩典。光謹認為天主給他的特別恩典是,「有時候我突然會想去做功課、突然會想去做美勞、突然會想去玩電腦、突然會想出去打球…」每一份興趣、每一樣喜歡的事物,都是天主給的恩典。

光妤很開心,能有這樣的弟弟,而她也「超級愛管他」。她到澳洲去唸書,英語很快就上手,因此而學到很多,這是另一個大恩典。

佳艷分享說,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時候,「我們常常忘了其實恩典是甘甜的,而誤把恩典當成考驗和挫折」,唱這首歌,可以帶給大家希望。

周光妤,台灣「政大附中」國中部二年級; 周光謹,台灣「政大實小」六年級; 葉佳艷,任教於台灣輔仁大學神學院。

第120集-紀念李振邦神父(三):長遠的影響

列印 列印

游教授承認自己不是謙卑的人,但當年卻自願謙卑地向李神父學習,而且學到非常多。有一次,李神父對游教授說:「你出名都是靠寫文章和發表演講,而不是靠音樂。」游教授說,李神父那句話種下了因,「原則上改變了我的一生,現在我變成默默無聞的人,最開始是李神父講的那句話,那是長遠的影響。」

游昌發,台灣私立台南科技大學音樂系講座教授。

第115集-平安夜

列印 列印

每年平安夜大家一起上教堂,人很多,光謹個小子,看不到小耶穌,但看得到馬槽。有時候「太累了」,沒有跑上前去跟耶穌講話,隔天早上起床,「只有幾秒鐘可以看看禮物,就得去上課了」。

唱這首歌時,八八水災的電視畫面一直在佳艷的腦海裡,「很難過,一直掉眼淚,到底用什麼方式可以讓他們平安?」透過這首歌,為災民祈禱,讓天主幫助他們,心中有平安,順利通過考驗,重建家園。

周光妤,台灣「政大附中」國中部二年級; 周光謹,台灣「政大實小」六年級; 葉佳艷,任教於台灣輔仁大學神學院。

第119集-紀念李振邦神父(二):音樂注重高潮

列印 列印

游教授說,李神父在音樂方面幫了他的忙,他現在常常告訴學生,音樂必須注重高潮,這是兩人在聊音樂時,「偷偷跟他學的,他不知道。」李神父在談到音樂時,常常跟游教授講高潮的事,當時游教授納悶:「有這麼重要嗎?」便自己去研究,才發現真的重要。

游昌發,台灣私立台南科技大學音樂系講座教授。

第114集-那裡有仁愛

列印 列印

光是唸這首歌的歌詞,就好像一首祈禱文,OPEN老師說,我們的祈禱通常都是在「求」,當我們不足的時候,就求天主,而這首歌「求大家能夠同心同德、互助互愛」,畢竟生活中滿多紛紛擾擾的。

仁秀也同意,糾紛與衝突,在生活中處處可見,這時要如何才能想到仁愛、真情,想到去寬恕別人?「得要用心靈去體會天主的愛,才有辦法做到。」

蘇仁秀,在台灣「光仁」中小學教授鋼琴。

第118集-紀念李振邦神父(一):中文聖樂創作先驅

列印 列印

李振邦神父出生於虔誠的天主教家庭,從小就想成為神父,1935年在河北入小修院,當時只有十二歲。1951年在羅馬晉鐸,1953年攻讀宗教音樂,兩年後獲得碩士學位,1956年獲聖樂師頭銜,1965年獲得作曲碩士,1983年在台灣輔仁大學創立音樂系,隔年病逝。

本集節目播放2009年9月12日「李振邦神父逝世25週年紀念音樂會暨發表會」中演唱的歌曲,包括: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垂憐曲、光榮頌、歡呼歌、羔羊讚。

第113集-異星

列印 列印

OPEN老師印象最深的是,在南投爬到山上,抬頭一看,「居然有那麼多的星星」,在台北市很少有這樣的機會。

仁秀小時候在鄉下,田野多,光害少,看得到很多星星。唱到這首歌時,她覺得「好像回到了我的家鄉,看著星光,好希望自己是三位賢士中的一個」。

蘇仁秀,在台灣「光仁」中小學教授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