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實理神父在祈禱會中建議:福傳應從家庭和堂區著手,確實做好培育信仰的工作。例如:
1.以細胞小組成員關懷社會現象,並在聖言的光照下學習信仰、活出信仰、分享信仰
2.把3年領洗的教友帶回娘家(本堂)來,更新並強化他們的信仰
3.跨出堂區,做社區福傳
4.家庭拜訪,了解家庭成員狀況,好好照顧。
在五大洲祈禱會尾聲,台灣聖樂家──蘇開儀老師問神父們:你們快樂嗎??
朴圭雨神父表示:「雖然工作雖然繁重,常需要教友們的幫助。但只要心中有主,內心自然快樂。」
陳科秘書長回答:「聖召是天主的召叫及使命。缺少司鐸聖召是很辛苦的,因為工作量很大,而教會中能幫的上忙的教友卻不多。但教會在十字架誕生,每當一個人孤獨無助時,受苦十字架上的耶穌,就會產生喜樂感,因為參與了傳教工作,分擔耶穌的救贖工作。」
王佳信神父則說:「應該問神父喜樂嗎?而不是快樂嗎?因為喜樂來自內心,而快樂是從外面而來的,很快就會離開。有耶穌在內心,心中就有喜樂。」儘管現階段王神父正為建堂籌錢,自己本身又罹患血癌,但他深信天主會幫助他解決所有困難。
鮑霖神父分享說:「我們應該也問台灣的教友喜樂嗎?教友們要有喜樂的感染力,使家人都能受洗……」
林瑞德神父認為:「咀嚼聖言就如同牛吃飽了,要打嗝、反芻一樣。教友知道得多,但卻體會得少。我們應學習在天主內生活……」(圖:小寶)
★柏實理神父,現為「樹林天主堂」主任司鐸(左圖上) 上圖自左上起,順時針依序為 ★朴圭雨神父, 現為「北投聖高隆邦天主堂」主任司鐸 ★陳科神父,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 ★王佳信神父, 現為「淡水法蒂瑪朝聖地」主任司鐸 ★鮑霖神父, 現為「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宗教交談代表」
「台灣社會發展關切協會」於2016年9月3日在台北市耕莘文教院主辦「誰拿走了我的手機」座談會,諸位來賓分享個人網路經驗。靜宜大學唐傳義校長分享自己曾四年沉迷於網路橋牌的過程。清大心理諮商師楊惠娟則以具體個案說明「虛擬」與「實境」世界的關係。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張謀勝律師以實際案例說明─「負面文字語言」的影響力。天主教靜修女中吳瑞玲老師藉由長期觀察現代高中生,發現「手機」為大家帶來的後遺症─例如:「已讀不回」的焦慮、害怕「空白」、失去「隱私權」……等,最終被手機綁架了……。(圖:真理)
★范姜群暐(左圖上) ★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左圖中) ★清大心理諮商師─楊惠娟(左圖下) ★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張謀勝律師(右圖下) ★天主教靜修女中─吳瑞玲老師(右圖上)
由天主教宗座傳信善會所策畫的「五大洲祈禱會」,於2015年5月22日在台灣北投天主堂舉行。所謂的五大洲,分別由五個顏色代表:
「黃色」代表亞洲,「綠色」象徵非洲,「紅色」是美洲,
「藍色」為大洋洲,「白色」則是孕育天主教會的歐洲。
整場祈禱會由泰澤的方式揭開序幕,會中也安排了5位代表五大洲的神父與眾人分享現今各洲福傳的困境。
來自比利時的林瑞德神父提到:法國、西班牙、愛爾蘭、比利時和荷蘭等國,雖以福傳為使命,提供了無數的傳教士。但目前的狀況卻不樂觀,人們逐漸失去對天主的熱忱,過著領洗的外教人生活……
鮑霖神父表示:我們應不斷向自己提出問題,這樣才能幫助我們在福傳工作上有所啟發。此外,他還舉了許多《聖經》上的例子,說明該如何去幫助及陪伴別人……(圖:小寶)
★鮑霖神父,聖方濟沙勿略神父 / 現任教於天主教輔仁大學(上圖) ★林瑞德神父,聖母聖心會會士 / 現為「萬大路玫瑰聖母堂」主任司鐸(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