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278集-曾慶導神父談『 聖女小德蘭的福傳 』(二)

列印 列印

「傳教」的目的就是要傳揚天主的愛與救恩的真理,而「祈禱」則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梵諦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後說──「成聖」應該是對每個人的召叫,而所謂的「聖人」,就是一個充滿信、望、愛的人。聖女小德蘭那種癡情的愛,以及對真理的執著與祈禱方式,正是我們最好的榜樣。(網路圖片)

★曾慶導神父,台灣總修院神師

第277集-曾慶導神父談『 聖女小德蘭的福傳 』(一)

列印 列印

台灣台北市內湖天主堂為慶祝建堂五十五週年,安排了一系列的福傳講座。2015年7月5日在方濟中學圖書館的演講中,特別邀請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的曾慶導神父主講:『 聖女小德蘭的福傳 』,希望大家能藉由傳教主保─聖女小德蘭的身上,認識簡單易學的福傳絕招,並把耶穌的愛給需要的人們……。(圖:真理)

★曾慶導神父,台灣總修院神師

第272集-陳科神父分享「一起為福音受苦」(二)

列印 列印

當我們千方百計的逃避因十字架所帶來的苦難時,這十字架將更難揹負;反之,當我們勇敢接受、並深信耶穌將幫助我們揹負種種福傳的十字架也就是祂救靈的十字架時,這十字架將變得更輕鬆。越是看中自己的人越要受苦,因為許多煩惱是來自於自我中心與私心;越懂得放下自我的人,天主就能充滿且予以提升,並能幫助這樣的人跨越各種困難……(圖:真理)

★陳科神父, 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

第276集-2015年五大洲祈禱會(四)

列印 列印

柏實理神父在祈禱會中建議:福傳應從家庭和堂區著手,確實做好培育信仰的工作。例如:
1.以細胞小組成員關懷社會現象,並在聖言的光照下學習信仰、活出信仰、分享信仰
2.把3年領洗的教友帶回娘家(本堂)來,更新並強化他們的信仰
3.跨出堂區,做社區福傳
4.家庭拜訪,了解家庭成員狀況,好好照顧。

在五大洲祈禱會尾聲,台灣聖樂家──蘇開儀老師問神父們:你們快樂嗎??
朴圭雨神父表示:「雖然工作雖然繁重,常需要教友們的幫助。但只要心中有主,內心自然快樂。」
陳科秘書長回答:「聖召是天主的召叫及使命。缺少司鐸聖召是很辛苦的,因為工作量很大,而教會中能幫的上忙的教友卻不多。但教會在十字架誕生,每當一個人孤獨無助時,受苦十字架上的耶穌,就會產生喜樂感,因為參與了傳教工作,分擔耶穌的救贖工作。」
王佳信神父則說:「應該問神父喜樂嗎?而不是快樂嗎?因為喜樂來自內心,而快樂是從外面而來的,很快就會離開。有耶穌在內心,心中就有喜樂。」儘管現階段王神父正為建堂籌錢,自己本身又罹患血癌,但他深信天主會幫助他解決所有困難。
鮑霖神父分享說:「我們應該也問台灣的教友喜樂嗎?教友們要有喜樂的感染力,使家人都能受洗……」
林瑞德神父認為:「咀嚼聖言就如同牛吃飽了,要打嗝、反芻一樣。教友知道得多,但卻體會得少。我們應學習在天主內生活……」(圖:小寶)

★柏實理神父,現為「樹林天主堂」主任司鐸(左圖上) 上圖自左上起,順時針依序為 ★朴圭雨神父, 現為「北投聖高隆邦天主堂」主任司鐸 ★陳科神父,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 ★王佳信神父, 現為「淡水法蒂瑪朝聖地」主任司鐸 ★鮑霖神父, 現為「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宗教交談代表」

第271集-陳科神父分享「一起為福音受苦」(一)

列印 列印

無論是在家裡、學校、職場、娛樂界、媒體界、社會裡、藝術界以及教會內,我們究竟能為自己的信仰做些什麼?
倘若,人必須要為福音受苦,那我們又該從何處獲得足夠的力量去為這信仰做見證呢?
陳科秘書長表示:福音的來源是基督的十字聖架,所以福音與十字聖架是無法分離的。正因我們愛天主、愛基督,所以我們甘願為信仰受苦……(圖:真理)

★陳科神父, 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

第275集-2015年五大洲祈禱會(三)

列印 列印

來自巴拉圭的羅沛士神父說: 天主教在美洲已有500年的歷史,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多明尼加到現在,主要受到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國的影響。初期傳教主要有道明會、方濟會與耶穌會,其中又以道明會影響最大,而耶穌會則是對於原住民的規劃較多,許多原住民最後都成為天主教教友……



柏實理神父闡述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西元1998年在印度發佈《教會在亞洲通諭》,其中提到──儘管亞洲是耶穌的誕生之地,但卻仍無法順利推廣福傳,這當中有幾個原因…… (圖:小寶)

★羅沛士神父,聖言會會士 / 現為「鳳山耶穌君王堂」主任司鐸(上圖) ★柏實理神父,現為「樹林天主堂」主任司鐸(下圖)

第270集-陳科神父談教區性靈修(二)

列印 列印

我們究竟該如何去表達我們的信仰呢?
其實,這並非由個人想法以及時代潮流去決定的,而是要靠我們與天主相遇時的那股力量。當然,我們也需要透過社會文化與生活環境來尋找適合的牧靈方式……(圖:真理)

★陳科神父, 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

第286集-誰拿走了我的手機(二)

列印 列印

「台灣社會發展關切協會」於2016年9月3日在台北市耕莘文教院主辦「誰拿走了我的手機」座談會,諸位來賓分享個人網路經驗。靜宜大學唐傳義校長分享自己曾四年沉迷於網路橋牌的過程。清大心理諮商師楊惠娟則以具體個案說明「虛擬」與「實境」世界的關係。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張謀勝律師以實際案例說明─「負面文字語言」的影響力。天主教靜修女中吳瑞玲老師藉由長期觀察現代高中生,發現「手機」為大家帶來的後遺症─例如:「已讀不回」的焦慮、害怕「空白」、失去「隱私權」……等,最終被手機綁架了……。(圖:真理)

★范姜群暐(左圖上) ★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左圖中) ★清大心理諮商師─楊惠娟(左圖下) ★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張謀勝律師(右圖下) ★天主教靜修女中─吳瑞玲老師(右圖上)

第269集-陳科神父談教區性靈修 (一)

列印 列印

「堂區」可以說是天主子民在人生旅途中充電的地方,「天堂」才是你我的歸屬。「堂區」的最終主人正是建立教會的耶穌基督,祂將管理教會的任務交給宗徒與神職人員,為使每一個天主子民在走向天鄉的路途上,都能從天堂的食糧中獲得營養與平安的照顧。
在迦拉達書第五章25節處也告訴我們──「靈修」是指在天主聖神內的生活,意即要我們按照天主聖神所賜與的恩寵與恩典去生活。所謂「教區性靈修」則是指藉著自己的聖召而得到恩寵,成為天主的子女。屬於和生活在由宗徒繼承人所管理的地方教會(教區),與宗徒伯多祿繼承人──教宗共融……(圖:真理)

★陳科神父, 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

第273集-2015年五大洲祈禱會(一)

列印 列印

由天主教宗座傳信善會所策畫的「五大洲祈禱會」,於2015年5月22日在台灣北投天主堂舉行。所謂的五大洲,分別由五個顏色代表:
「黃色」代表亞洲,「綠色」象徵非洲,「紅色」是美洲,
「藍色」為大洋洲,「白色」則是孕育天主教會的歐洲。
整場祈禱會由泰澤的方式揭開序幕,會中也安排了5位代表五大洲的神父與眾人分享現今各洲福傳的困境。

來自比利時的林瑞德神父提到:法國、西班牙、愛爾蘭、比利時和荷蘭等國,雖以福傳為使命,提供了無數的傳教士。但目前的狀況卻不樂觀,人們逐漸失去對天主的熱忱,過著領洗的外教人生活……

鮑霖神父表示:我們應不斷向自己提出問題,這樣才能幫助我們在福傳工作上有所啟發。此外,他還舉了許多《聖經》上的例子,說明該如何去幫助及陪伴別人……(圖:小寶)

★鮑霖神父,聖方濟沙勿略神父 / 現任教於天主教輔仁大學(上圖) ★林瑞德神父,聖母聖心會會士 / 現為「萬大路玫瑰聖母堂」主任司鐸(下圖)

第268集-賴効忠神父談萬聖節的聯想(二)

列印 列印

一般來說,天使可分為三大等級、九個品位。
第一等級中最好的叫「色辣芬」(Seraphim),代表著”熱愛天主”;
其次為「革魯賓」(Cherubin),代表”對天主有圓滿的認知”;
最後則是「上座者」(Thronus),他也是最接近天主的……
(圖: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