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天主在萬有之上,並愛人如己」
延伸了天主對我們的愛到別人身上,是猶太民族和基督徒的金科玉律。
因為一切受造物都藉著祂並為了祂而受造,在受造物中看到祂的臨在,
『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親那樣慈悲。』。
愛人的基礎來自天主和耶穌對於罪人的愛,
聖經中這位「善心的撒瑪黎雅人」喻為耶穌自己的圖像。
這個法學士,問耶穌:「誰是我的近人?」
換句話說,誰值得我關照?他很想為愛德行為劃定一個界限。
在慈悲禧年詔書:慈悲,是把天與人連結起來的橋樑,
它打開我們的心,朝向一個永遠都會被愛的希望,縱使我們有罪在身。
*** 讀經一 ***
申30:10-14
梅瑟曉諭人民說:
愛你的近人,回報愛天主的愛的方式
「你們必須聽從上主你們天主的話,謹守 這法律書上所記載的誡命和法令;你們必須全心全靈回頭,
歸向上主你們的天主。我今天吩咐你們的這誡命,為你們並不太 難,也不是達不到的。這誡命不在天上,
以致你們能說:『誰能 為我們上到天上,給我們取下,使我們聽了好能遵行呢?』
也不 在海外,以致你們能說:『誰能為我們渡到海外,給我們取來
使我們聽了好能遵行呢?』其實,這話離你們很近,就在你們口 裡,就在你們心裡,使你們遵行。」
詠 69
天主,求祢按祢豐厚的慈愛應允我,
求祢以祢救援的忠誠俯聽我。
*** 讀經二 ***
哥1:15-20
耶穌基督是無形不可見的天主的肖像,萬物的首生者。
因為萬物都是在祂內而受造:無論天上的、地下的、
有形、無形 的、有權位者、統治者、執政者、掌權者,一切都藉著祂並為了 祂而受造。
祂存在於萬物之先,萬物皆集於祂內。祂是教會的 頭,就是祂身體的頭;祂是元始,
是死者中的首生者,為使祂在 萬物中高居首位。因為天主樂意使整個滿全住在內,
並藉著祂 使天上地下的一切與自己重歸於好,因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建立了和平。
*** 福 音 ***
路10:25-37
那時,一個法學士站起來,試探耶穌說:「老師,我該做什 麼,才能承受永遠的生命?」
耶穌對他說:「法律寫了什麼?你 是怎麼讀的?」他回答說:「你要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 主,
你的天主,並愛你的近人如你自己。」耶穌對他說:「你回答 得對,你這樣做就得到生命。」
他還想證明自己是正義的,就對 耶穌說:「誰是我的近人呢?」耶穌回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 撒冷下耶里哥去,
落在強盜手裡;他們把他的衣服剝光,打得半 死,丟在路邊便走了。
恰好有一個司祭走那條路下來,看見他, 就從旁邊走過去了。
又有一個肋未人來到那裡,看見他,也從旁邊走過去了。
但有一個旅行的撒瑪黎雅人來到他那裡,一看見 就動了憐憫的心腸,
上前給他包紮,在傷口抹上油和酒,扶他上 自己的驢子,送到客店,悉心照顧。
第二天,他拿出兩個銀幣交 給店主,說:『請照顧他,額外的費用,我回來時就還給你。』
你 認為這三個人當中,誰是那被劫者的近人呢?」
他說:「是那以 憐憫對待他的人。」耶穌對他說:「你去,也照樣做吧!」
福音反省 :
法學士向耶穌提出了一個他明知道答案的問題,但他的提 問並不多餘,
因為他雖知道教義是什麼,但卻不明白其中的奧 義。愛是看的見摸得著的,
是靠具體的行動幫助有需要的人 撒瑪黎雅人在傳統以色列人中被視為不潔(列下17:24—41) ,
但他對受傷的人「動了慈悲的心」。慈悲是天主的特性之 ,祂能夠感受人的痛苦,
並願意付出自己的所有治癒這份傷 痛。
教宗方濟各說:「在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態度與行為中 我們看到天主在整個救贖歷史中慈悲的行動。」
祂會帶給我們 所需要的幫助和安慰,撫平我們的創傷。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