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82集-大肉棒變擬態高手

列印 列印

竹節蟲是草食生物,會被其他肉食性動物捕捉,猶如一支可口的大肉棒。為了求生,竹節蟲常常必須擬態成樹枝、樹葉,盡量融入環境。

黃世富,竹節蟲生態專家,著有「台灣竹節蟲」。

第81集-竹節蟲默默存在荒野間

列印 列印

全世界的竹節蟲大概兩千五百到三千種,台灣地區有三十五種,歐洲有二三十種,可見熱帶地區種類較多。由於竹節蟲外形平凡,向來引不起太多注意,沒有人想知道牠有什麼用處,又有什麼特點。在馬來地區,有人認為竹節蟲非常吉祥,於是把蟲養在家裡;有人認為竹節蟲會招來惡運,盡量不去招惹。

黃世富,竹節蟲生態專家,著有「台灣竹節蟲」。

第76集-天空裡的愛恨情仇

列印 列印

北半球冬天的星座特別豐富、特別明亮。星星彼此的相對位置是不變的,觀星觀久了,就會隱隱約約看出不同的排列圖樣,這就是星座。秋冬之際,仰望星空,除了獵戶座之外,可以見到仙女座、仙后座、仙王座一家族,感覺到神之間的愛恨情仇就在天空上演,精采不遜於電視上的連續劇。

汪惠玲,河瀚讀書會。

第80集-山高水深路漫長

列印 列印

台灣是登山者的天堂,是大自然的登山學校,最好的登山訓練基地。很多人自認體力不行,走不動、背不動,其實爬山靠的是意志力,持續地爬會產生一種慣性。但若想攀登三千公尺高山,剛入門的人或很久未爬山的人,之前最好刻意做些鍜練,爬些小山,帶著最好的體能上山,才能享受登山樂。 要成為優秀的登山者需經過許多訓練,如體能鍜練、看地圖、使用裝備、開菜單、生火、具備醫學常識、搭帳篷、露宿、意外處理。

連志展,台灣「523登山會理事」。

第75集-好噁心的天空

列印 列印

「天空是黑色的天鵝絨,星星像一把鑽石灑在上面,後面的同學驚呼道:『好噁心的天空!』我永遠也忘不了當時的震撼,如今我常告訴我的學生,我希望他們在一生之中,至少有一次能夠看到這麼噁心的天空。」每天忙於工作和生活,加上光害為禍,大家早已忘了抬頭觀看一閃一閃亮晶晶的星星,主修地球科學、熱愛天文的汪惠玲分享她的心得說,當我們看著天上的星星,整個人會變得比較寬容,距離我們最近的星星大概是四點三光年,此外還有幾百光年之外的,每顆星星告訴我們的是幾年前、幾十年前或幾百年前的事情,彷如一座天上的歷史博物館。

汪惠玲,河瀚讀書會。

第79集-台灣高山獨一無二

列印 列印

台灣超過三千公尺的山約有兩百座,綿延的山頭,一層接一層,高山如此之多,緣於台灣是個年輕的島嶼,歐亞板塊擠壓出充滿活力的地形,因此台灣的高山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一直在成長當中。登山客連志展在本集中分享台灣「大縱走」路線,從卑南族山沿著整條中央山脈,一直往北,走大約兩百多公里,抵達南湖大山 ,全程五十天,補給一次,背著二十五天糧食,約四十公斤的負重。在極端艱辛的環境中,真實的面目暴露無疑,他和未婚妻有好幾次在高山中「大聲地」溝通。

連志展,台灣「523登山會理事」。

第74集-長江建壩,人定勝天?

列印 列印

重慶變死港?嘉陵江變內陸河?一萬多個景點淹沒在水裡?長江三峽建大壩,有人看到榮景,有人預見到後遺症,在兩難之中,人必須虛心學習,人不是一定得勝天;追求經濟成長之餘,也應注意那些計算不出來的種種損失。

郭梓芳,台灣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

第78集-水生植物的演化智慧

列印 列印

水丁香為了在潮濕缺氧下的環境生長,演化出浮氣根,根部長出小泡泡,藉以浮出水面,吸收更多的氧氣。菱角的鬚根其實不是真的根,是由葉子演化出來的支氣根。空心菜在湖泊裡也可以生存,因為它的莖是空的,裡面的空氣產生浮力,確保整株植物不致下沈。

陳德鴻,台灣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

第73集-不到長江「會遺憾」

列印 列印

長江對整個中國來說意義重大,不到長江一遊,許多人視之為憾事。而長江切割巫山大別山中間形成的雄偉險峻河道,也就是通稱的瞿唐峽、巫峽、西陵峽等三峽,更是許多人夢寐以往的勝地。本集節目由一位親自前往長江三峽旅行過的教師,帶領大家神遊沿途的文化及自然壯觀。

郭梓芳,台灣荒野保護協會推廣講師。

第77集-低調奉獻的水生植物

列印 列印

「水田裡長有許多鮮嫩的水草,爸爸過世後,水田荒廢了,這些植物不見了。有一次,我在水田區挖了一個池子,準備種蓮花,結果那些植物又回來了。」陳德鴻對水生植物開始好奇,它們的韻味、生存方式,甚至在水底下的整個生長過程,都吸引他一再深入觀察。水生植物其實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像我們常吃的稻米、筊白筍、空心菜、菱角和蓮藕,都屬於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在整個生態圈扮演生產者而非消費者的角色,提供微小生物的棲息地,也是小昆蟲的食物來源。

陳德鴻,台灣荒野保護協會解說員。

第72集-美麗花蝴蝶的生態奧秘

列印 列印

人對蝴蝶總有浪漫的喜愛,但是蝴蝶不總是美麗的,它曾經是其貌不揚的毛毛蟲,賞蝶的人,之所以能夠持續鍾愛蝴蝶,並不是因為它的外觀,而是它的生態奧秘。

林柏昌,中華蝴蝶保育學會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