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27集-張遵亞♥台北榮總小聖堂(一)

列印 列印

當教友病人受苦、軟弱的時候,遵亞說:「我們本來就應該陪伴、探望他們,就像厄弗所書說的,天主為我們準備了各種善功,在為受苦者提供愛的服務當中,本來就該善用教會內為我們預備的各種恩典。」教會教導的各種敬禮恩典和聖事,確實為病友帶來很大的力量,也印證了聖神在教會內真實的工作,「這不只是人的關懷而已,更是天主聖神藉著我們的服務賜給我們奇恩。」

★延伸閱讀:「天主教周報」第110期20版(2010.10.17出刊)

張遵亞,台北石牌天主堂教友,在台北榮總小聖堂負責教友志工協調聯繫工作。

第28集-張遵亞♥台北榮總小聖堂(二)

列印 列印

遵亞只告訴那位病患一句話:「我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要受很多的苦,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天主非常非常地愛我們。」這話講完,那位病患的眼睛泛著淚水,她為他拭去眼淚。在服務牧靈當中,遵亞在不同病人的身上看到耶穌的各種面貌,「這不是透過教理教導而來,而是真實地體驗到信仰,也更加深對天主的信靠。」

張遵亞,台北石牌天主堂教友,在台北榮總小聖堂負責教友志工協調聯繫工作。

第33集-潘家駿神父♥台北北投天主堂(一)

列印 列印

潘神父一直很喜歡北投天主堂,教堂週圍環繞一圈水流,鮮活地、神龍活現地象徵著教會有如漂浮在四海之中的一艘船舶,滿載著朝聖客,不斷駛向天國的彼岸。教堂正面有一個高聳的十字架,當水泉傾瀉而下,就彷彿從十字架流溢出愛的故事,耶穌正澎湃地向我們傾訴。

★延伸閱讀:「天主教周報」第115期24版(2010.11.21出刊)

潘家駿神父,遣使會會士,2000年獲頒羅馬宗座聖安瑟莫禮儀學院禮儀學位,專研教會禮儀。目前擔任台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執行秘書、在台灣輔仁大學神學院教授聖事及禮儀神學、在各修會團體及堂區帶領退省。

第29集-萬作英修女&張麗英♥台北榮總小聖堂

列印 列印

萬修女對病人說:「天主也會讓好人受苦。」這話帶給病人很大的安慰,病人會覺得自己受苦有了代價,而且即使生病了,也不是什麼都不能做,還可以為國家、家庭、自己、罪人回頭做些奉獻。在病中仍然快樂,天主很喜歡我們做這樣的見證。

從小母親就教導麗英,要努力用功,將來做手心朝下的人,不要手心朝上找別人要。她一直以為手心朝下朝上的意義僅止於此,後來經洪山川總主教提醒,才明白其中的意義是很大的,是與分享有關的。

★延伸閱讀:「天主教周報」第110期20版(2010.10.17出刊)

萬作英修女,耶穌聖嬰方濟修女會修女。 張麗英,台北榮總小聖堂志工。

第15集-陳科神父♥天主教會

列印 列印

基督奧體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每個時代和地方固然有其各自要解決的問題,但最重要的是天主聖言。陳科神父指出,天主聖言不是白紙黑字的聖經,而是基督本身,祂透過聖經向人啟示,來到我們中間,我們要宣揚的是復活的基督,不論是普世教會或本地教會,這是基本的共同點。

陳科神父,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

第30集-劉鍾秀♥台北北投天主堂(一)

列印 列印

北投的溫泉很有名,當初設計師就利用「心靈溫泉」的概念,在教堂建築周圍繞了一圈護城河,很美。教堂外還有一個階梯廣場,可供舉行戶外彌撒。整座教堂從側面看起來,頗像諾厄方舟。

★延伸閱讀:「天主教周報」第115期24版(2010.11.21出刊)

劉鍾秀,台北北投天主堂傳教協進會主席。

第14集-陳科神父♥聖母升天堂

列印 列印

陳科神父說,希臘文「本堂」的意思是「一個歇腳、暫住的地方」,不是要長期居住的,在天主的救世計畫中有本堂這個建築存在,是幫助我們在度過人世的旅途中,有個歇腳、充電的地方,好比在沙漠中旅行,不可能從早走到晚,有時也要休息一下、吃點東西。教友每個星期到本堂,用天主聖言餵養自己的靈魂,與其他教友互相共融,再回到旅途,繼續生活。

陳科神父,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

第31集-劉鍾秀♥台北北投天主堂(二)

列印 列印

耶穌的十字苦像建在外面,剛完成時,教友非常不習慣,尤其是老教友和資深教友,他們問道:「為什麼要把耶穌放在外面?風吹日曬,這樣的設計有什麼意義?我們要去投訴。」劉鍾秀向他們解釋了,他們就坦然了。

★延伸閱讀:「天主教周報」第115期24版(2010.11.21出刊)

劉鍾秀,台北北投天主堂傳教協進會主席。

第13集-姜震♥德光中學小聖堂(二)

列印 列印

從俗世進入至聖的地方,需要一個空間供準備和轉換,圓形的空間特別富有這樣的意義。圓形的空間裡有個神龕,放有聖母像。聖母在天主教會具有重要性,但並不適合放在祭台區,姜震把聖母像放在教堂入口的圓形空間裡,一方面能達到心情的轉換效果,一方面讓教友在進入至聖所前,先看到聖母在歡迎大家。

姜震,一九六四年出生於台南,建築師,聖樂創作人,現任活力室人裝修公司負責人、台北教區「建築委員會」委員、「基督活力運動」台灣台南教區音樂長。出版「聖詠曲集」CD。設計台南德光中學小聖堂、真福山小教堂。

第32集-劉鍾秀♥台北北投天主堂(三)

列印 列印

北投天主堂在主日有個「愛心早餐」的傳統,由教友自由登記烹煮,教友可以吃到各家不同的風味,譬如,王媽媽常煮米粉湯,陳媽媽擅長炒米粉,此外還有煎餃等等,若是某一個主日沒有教友登記,傳協會便到外面購買。


★延伸閱讀:「天主教周報」第115期24版(2010.11.21出刊)

劉鍾秀,台北北投天主堂傳教協進會主席。

第12集-姜震♥德光中學小聖堂(一)

列印 列印

彌撒是信仰生活的高峰,是最後晚餐的重現也是主的饗宴,所有的人應該是很親近地參與這件盛事,姜震特別去上過禮儀空間的課,有這個概念。「傳統上認為祭台都是放在教堂的前方,其實放在中心位置也可以,大家環繞著祭台,參與盛事,是最好的。」當然放在中心位置,會衍生面向的問題,姜震在設計德光中學小聖堂時,採用的是半圓形的形態,可以解決面向的問題,又可兼顧共融的感覺。

姜震,一九六四年出生於台南,建築師,聖樂創作人,現任活力室人裝修公司負責人、台北教區「建築委員會」委員、「基督活力運動」台灣台南教區音樂長。出版「聖詠曲集」CD。設計台南德光中學小聖堂、真福山小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