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以突顯兩種外表行為呈現「義人」的法利塞人和素為猶太人所鄙視為「罪人」的稅吏作對比。
自以為義,高傲自大的態度,與認罪悔改祈求恩賜憐憫。
「凡自謙自卑的,必被高舉;自高自大的,必被貶抑。」
*** 讀經一 ***
歐 6:1-6
上主這樣說:
在我的子民遇到困苦時,他們必要尋找我:「來,我們回到上主那裡去,因為他撕碎了我們,也必要治愈;他打傷了我們,也必要包紥。兩天後他必使我們復生,第三天他必使我們興起,生活在他的慈顏下。讓我們認識上主,讓我們努力認識上主!他定要像曙光一樣出現,他要來到我們中間,有如秋雨,有如滋潤田地的春雨。」
厄弗辣因,我可對你作什麼?猶大,我可對你作什麼?因為你們的仁愛有如早晨的浮雲,有如易於消逝的朝露。因此,我藉先知們砍伐了他們,以我口中的言語殺戮了他們;我的裁判出現有如光明:因為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喜歡人認識天主勝過全燔祭。
詠 50 我要求的是愛,不是祭獻。
*** 福 音 ***
路 18:9-14
那時,耶穌對某些自以為義又鄙視別人的,講了這個比喻:「有兩個人上聖殿去祈禱,一個是法利塞人,另一個是稅吏。法利塞人獨自站著,這樣向著自己祈禱說:『天主啊,』我感謝祢,因為我不像其他的人一樣,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每周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獻十分之一。』
那個稅吏卻遠遠地站著,甚至不敢抬頭看天,只是捶著胸膛說:『天主啊,開恩憐憫我這個罪人吧!』我告訴你們,這個人下去回家,已成為正義的了,而另一個卻没有。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但那謙卑自下的,必被高舉。」
福音反省:
耶穌用法利塞人和稅吏的比喻,形象地詮釋了「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喜歡人認識天主勝過全燔祭」。我們討厭在聖殿內自吹自擂的法利塞人,但倘若我們誠實省察自己的心態,就會發現在我們內都隱藏著這樣的「法利塞人」,總是希望通過貶低他人來抬高自己。
天主洞察人心,即使在我們表面一副謙遜和藹的樣子,隱藏的「法利塞人」也逃不過祂犀利的目光。我們與其和天主捉迷藏,不如剖析自己並行走在祂的光明中。再說那位低頭捶胸的稅吏,如果他並不相信天主可以白白賜給他的憐憫與恩寵,他也只能停留在自責和羞愧的陰影中。我處於怎樣的狀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