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教會活動 真理新聞 心靈加油 學習課程 主日講道

第106集-陳其育(一):緣起於「最後的晚餐」

列印 列印

其育回想起自己第一次認識天主,竟然是因為國小好友家中牆上所掛的那幅「最後的晚餐」。由於從小生長環境或親朋好友們所信奉的幾乎都是佛教,因此,當他考上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時,父親還特別告誡他不要因此而改信天主教。還記得在大學的校園內,到處可見十字架上的耶穌,當時的他很疑惑,為何這苦像要不斷地出現在歡樂的環境中呢?(圖:小寶)

★陳其育,現任職於政府機構(圖: 陳其育弟兄 提供)

第105集-陳瓊瑩(三):幸福的依靠

列印 列印

僅管信仰基礎大不相同,但瓊瑩那位身為主業會一員的兄長好友卻總是無條件的幫助並鼓勵她。她也曾好奇的問過好友:為何不積極向她傳教?但好友僅告訴她:應尊重個人的信仰自由。就是這句話打動了瓊瑩的心,並引起她對於天主教的好奇。向來不喜歡受束縛、但卻喜愛用「心」去慢慢體會信仰的瓊瑩,就在聖神引領下一步一步走向基督。
如今的她不但內心安定,同時也再度尋找到此生最幸福的依靠~
一個兼具理性與感性的信仰。(圖: 陳瓊瑩姊妹 提供)

★陳瓊瑩,現為澳盛銀行董事

第100集-邱裕琳(一):愛在原鄉

列印 列印

身為泰雅族人,卻因求學環境導致裕琳對於母語感到陌生。偶然機會看見Good TV正介紹一位方濟會的巴義慈神父,裕琳因神父會說流利的國語及泰雅族語而感到訝異,同時被他幾十年來都一直待在山中服務原住民的精神而感動,於是在兄嫂引介下,她終於見到欽佩已久的巴神父。還記得初見神父時,他居然興奮地不斷用泰雅族語和裕琳交談,可惜她一句也聽不懂,後來巴神父建議她學習母語,神父說:認識自己的根源與知道自己來自何處,對於增加信仰的堅定性有所幫助。
(圖片來源取自YouTube 「巴義慈神父惜別感恩會」)

★邱裕琳, 現為廣告公司業務主任 (圖:邱裕琳姊妹 提供)

第104集-陳瓊瑩(二):凡走過必留痕跡

列印 列印

現在的瓊瑩總是不斷提醒年輕人:凡走過必留痕跡,只要用心走每一步路,背後必有其特殊意義,更不會浪費生命。就像她當初不顧好友勸戒,堅持離開兒女到異鄉工作一樣,當時,在她內心深處始終有聲音告訴她─絕不會白白走這一遭。果真,就在一個人孤獨的生活了9個月之後,她毅然決然放棄工作返台和子女們團聚。因此,瓊瑩才能在如同長兄般的好友協助下,第一次認識了天主教,並且讓她在這溫暖的信仰中,得以真正釋放內心的孤獨與傷痛。(圖: 陳瓊瑩姊妹 提供)

★陳瓊瑩,現為澳盛銀行董事

第99集-蘇崑昌(二):聖神!請來

列印 列印

就在聖神降臨節前,尚未受洗的崑昌跪著請求聖神來到他心中的同時,忽然有聲音對他說:你要時常呼求我…突然間讓他彷彿置身於曠野中。領洗後的他,不但物質慾望降低,同時也學會寬恕,更重要的是因聖神臨在,使他的內心常充滿了喜樂,人也變得較為樂觀。
(圖:蘇崑昌弟兄 提供)

★蘇崑昌,經商

第103集-陳瓊瑩(一):不再孤獨

列印 列印

或許因長期學佛影響,讓瓊瑩學到了佛的智慧,即使當家中的精神支柱因罹患肺癌而離開她時,她仍堅強的以為自己並不孤單,因為身旁還有許多好友相伴。此時在瓊瑩的腦海中,只不斷思考著自己該如何面對未來,並陪伴一雙兒女努力的過每一天。直到某日,因工作異動而需長期獨自在異地打拼的她,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了孤獨的感覺……
(圖: 陳瓊瑩姊妹 提供)

★陳瓊瑩,現為澳盛銀行董事

第98集-蘇崑昌(一):信仰的種子發芽了

列印 列印

雖然生於民間信仰家庭中,但崑昌始終是個無神論者,尤其當祖父過世時,他一度質疑民間信仰中的燒紙錢究竟有何意義?一直到與太太相逢後,才讓他這個對基督宗教沒好感的人慢慢認識了天主教。
還記得婚前,太太曾為他介紹認識了一位阿根廷籍的費峻德神父,神父不但態度親切而且從不強迫人信教,他只告訴崑昌─日後要能引導子女走上正確的信仰道路。初期只抱著陪太太上教堂的心態,慢慢地接觸到許多外籍神父的崑昌,竟被神父們無私的犧牲奉獻精神所感動,終於…他對信仰有了感覺。沒想到費神父在他心中所埋下的信仰種子,竟然幾經波折的拖了30年才逐漸發芽……
(圖:蘇崑昌弟兄 提供)

★蘇崑昌,經商

第102集-邱裕琳(三):豁達人生

列印 列印

爾虞我詐的環境中,人人為了追求業績不擇手段,每當遇到工作低潮時,裕琳便想起巴神父告訴她的一句話:要不停的祈禱,天主必會為你找到適合的路。而金修女也常教導裕琳各種聖詠並提醒她「要相信!」就這樣不斷藉由祈禱、聖詠,更堅定了裕琳想要受洗成為天主兒女的決心,也讓她的工作度過了重重挑戰,並獲得眾人一致的肯定。
在神父與修女的協助下,裕琳終於完成慕道課程並達成心願。如今,她不但得到了平安,人生也更為豁達。(圖: 邱裕琳姊妹 提供)

★邱裕琳, 現為廣告公司業務主任 (圖:邱裕琳姊妹 提供)

第97集-莊秀娥(二):走出傷痛

列印 列印

先生過世後,秀娥的悲慟之情始終未能平復。雖然加入了聖詠團,每日也勤快的參與彌撒,但秀娥一直無法參加他人的殯葬彌撒,深怕觸景傷情。後來,在教友們的建議下,她嚐試參與殯葬彌撒,並藉由祝福的歌聲來釋放自己悲傷。某日,當他於彌撒中聽到孔維仁神父說:人的死亡就如同樹葉落地一樣的自然,因為他的時候到了。秀娥也因這段話而豁然開朗,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在各種教會活動及教友們的協助下讓她走出傷痛……
(圖: 莊秀娥姊妹 提供)

★莊秀娥, 幼教老師 / 木柵復活堂受洗

第101集-邱裕琳(二):我要的不是「錢」

列印 列印

在物質主義掛帥的社會及工作環境的影響下,使得裕琳的生活重心全部只有「錢」。外表光鮮亮麗的她,其實內心藏著極度的不平安。為了滿足生活慾望,她開始和同事一起到處拜各種神明,祈求眾神能賜與她更多的金錢。一直到接觸巴義慈神父後,才改變了裕琳的價值觀,她猛然發現…原來她真正需要的不是錢,而是心靈的寧靜與踏實。
(圖: 邱裕琳姊妹 提供)

★邱裕琳, 現為廣告公司業務主任 (圖:邱裕琳姊妹 提供)

第96集-莊秀娥(一):望主垂憐

列印 列印

秀娥與姊妹都是虔誠的慈濟人。從未想過自己會離開慈濟的她,回憶起與天主教接觸的時機,竟然是在參與親人殯葬彌撒那樣悲傷的場合。秀娥驚訝的發現,原來,天主教為了慎終追遠、也為配合風俗民情,故教友們都能捻香向亡者致意,而莊嚴慎重的儀式更讓她對天主教留下好印象。然而,真正引領她進入羊棧的人竟是她的先生。
還記得已洗腎13年的先生,曾因一次醫療疏失導致腦癲癇,一個月內就連續動了3次腦部手術,虛弱的先生考量自己的身後事,但由於兩人膝下無子,為避免造成秀娥的負擔,他認為只要成為天國子民就無須煩惱了,因而主動要求領洗。深愛先生的秀娥感到非常矛盾,但在連擲3個聖筊後,便將自己拜了20多年的千手觀音轉送他人結緣,自己也追隨先生的腳步受洗。
每當彌撒中唱到「垂憐曲」時,秀娥的內心便激動不已,眼見最愛的人日漸衰弱但自己卻無能為力,她的痛只有天主明瞭……(圖: 莊秀娥姊妹 提供)

★莊秀娥, 幼教老師 / 木柵復活堂受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