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餃皮當然不再自製,而是買現成的。
餃子內餡則因國內食材豐富,與往日大不相同,基本上常做的有兩種餡:韮菜和四季豆。
韮菜餃:韮菜、紅蘿蔔、蝦米切碎,加鹽、醬油、麻油與絞豬肉調勻。
四季豆餃:四季豆、芹菜(西洋芹亦可)、秀珍菇切碎,加鹽與絞豬肉調勻。

在國外當窮留學生的年代,一群人常圍著包餃子,既能聯誼,互訴鄉愁,又能滿足饑腸,療慰思鄉之情。包餃子所費不多,又兼具營養、美味,吃了有飽足感,是當年我們夫妻二人的最愛。通常是太太調餡、擀皮,我則負責揉麵和包的工作。後來太太攜女兒先行返國,我獨自一人在國外半年的期間,仍然是以餃子度日,連吃數月,也不覺厭膩。回國後,工作忙碌,加上台灣外食方便,幾乎不曾再動手包餃子。直到最近十年,生活步調漸緩,才重新動念,拾起往日包餃子的美好回憶。

太太偏愛韮菜餃的濃郁,我則喜歡四季豆與芹菜的清香。在寒冷的冬日,一盤熱騰騰的餃子,再配上一鍋好湯(黃豆芽排骨湯),是全家人絕佳的享受。

彭仁輝: 有天籟之音的歌喉,喜愛大自然,聰穎有智慧,恬靜,穩重,不輕諾寡信.答應的事會細心完成.漂亮的女兒會彈奏大提琴,太太也在榮總小聖堂服務,都是愛天主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