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另外一位存在主義哲學家是沙特(Jean-Paul Sartre)。他從小對宗教沒有好印象,認為宗教是迷信,唯有苦命的人才會虔誠。他也對倫理反感,不顧制度,長大後喜歡上西蒙波娃,兩人同居,不願結婚。一九六四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拒絕領獎。他的代表作「存有與空無」利用現象學的方法探討存有和虛無的問題,主張存有本身即空無,空無才是人內心真正的感受。他認為人之所以苦悶、荒謬,是為了要尋找自己的存在,可是人又不能不去實現自己的存在,因為人是自由的,人無法不走上毀滅。
沙特諷刺基督宗教說,如果一位父親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愛,怎能愛人?一九八零年他在巴黎去世,出殯時送別的隊伍很長,有人寫了標語,指出,沙特認為上帝死了,上帝不理他,現在上帝要沙特死,他真的死了。在西方,宗教畢竟還是人生追求存在和完成本質的重要途徑,沙特是個怪傑,他不走當時的正途,改走其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