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康德,從純理性批判,到實踐理性批判以外,關於道德形上學的問題也應好好唸,不然很不容易進入他的實踐理性批判層次。事實上在德國直到今天的新康德學派,絕大部分仍停留在純理性批判,訴求清晰明瞭,訴求一個能真正認識的主體。
康德提出的第四個問題是:「人是什麼?」不管是知道、應該或是希望的問題,到最後仍歸結到人的問題上。康德繼前面的三大批判之後,寫了人類學這部著作,把知當做人最主要的功能,事實上道德哲學不光強調知,還得行。始終用知性角度去衡量道德哲學,等於是把道德當真假對錯去衡量,可能疏離了倫理道德。這並不是說康德的道德哲學有何不對,但是站在他的純理性批判裡,大概就能了解到,純理性批判的主題是人的認知能力。
真象本身含有矛盾,人無法釐清,因此人只能知道表象和現象,這是康德在純理性批判裡的一個結論。這個結論為他第二批判做好鋪路工作,第二批判指出,人的純理性不能達到真,真的標準應該轉化為善,讓人的道德心和實踐理性去訴求,實踐理性所訴求的真,已經呈現出很具體的東西,康德稱之為:上帝的存在、意志的自由、靈魂不死。這三者成為康德哲學在實踐理性批判的訴求,不是認知的對象,而是追求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