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時間:2005年3月2日。

今天社會上諸多悲劇,追根究底肇因於情緒處理欠佳。每個人都有情緒,懂得管理情緒,就容易活得歡喜自在、隨心所欲。本次座談會討論:如何轉化「壞情緒」為激勵我們度過困境的益友,而不是吃掉我們生命能量的怪獸?身為基督徒,該如何妥善管理情緒?

一個人的心理衛生和心理健康習慣的養成很重要。陳秀蓉指出,管理情緒涉及一個人知、情、意三個部分,如果在認知上有正確的情緒知識,在態度與情感上能認同而且想要去做,也真實地按照專家給的建議去做了,這很有助於養成心理健康習慣。情緒是有動能的,動能是有能量的,而能量需要發洩,一個人有能力找到恰當的出口,宣洩自己的情緒,比較容易抒解壓力,也比健健康。

亞里斯多德曾說:「每個人都會生氣,都有情緒,如何適時、適人、適地、適當地表達情緒,就是一種藝術。」陳琨鎮神父在堂區及團體中,發現不少人有情緒障礙,他會鼓勵人不要害怕去面對,承認並接納自己的情緒,「這可能是一輩子的功課」。首先要看到自己的情緒,開發自己的情緒,溫和人的要學會生氣,暴躁的人要學著溫和,當然,不能隨便對人生氣,更不可遷怒,更重要的是,生氣之後要「和好」。

王世芊,台灣「善牧基金會」萬華少年服務中心; 林瑞德神父,聖言會會士; 陳秀蓉,台灣「啟聰學校」前校長; 陳琨鎮神父(右圖),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處秘書長; 陳冠球,內兒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