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皮囊裡放的是以牙還牙,耶穌新皮囊裝的是寬恕七十個七次。耶穌要我們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

其實我們是無力為之,人自己很難讓心變得寬大,基督徒倚靠的是天主。具體地說,是天主的心把我們的心融化、釋放和變寬。

惟有透過無數次被主憐憫和寬恕的治癒經驗,讓我們理所當然也有一顆柔軟肖似天主的心。

耶穌清楚的告訴我們:「你們不寬恕別人的過犯,你們的天父也必不會寬恕你們的過犯。」

如同比喻裡,我們每個人都欠了債,都被判刑、要坐牢,要不是君王的恩典,我們都要待在牢裡;祂讓我們自由,因為祂愛我們。

我聽見耶穌慈聲的對我說:「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麼?”」

 

*** 讀經一 ***  

德27:33-28:9

 憤恨與惱怒,

兩者都是可憎惡的,但罪人卻堅持不放。 凡報仇的,必要遭到上主的報復,上主必要保留他的罪。你要寬恕你近人的過錯;這樣,當你祈求時,你的罪惡,也會得到赦免。 人如果對人懷恨,怎能向上主求饒呢?對自己同類的人,沒有慈愛,又怎能為自己的罪過求寬赦呢?他既是血肉之人,竟然懷恨不休,而求天主赦罪,誰會赦免他的罪呢?你要記得最後的結局,而停止仇恨;你要記得腐爛與死亡,而遵照誡命生活。

 

你要記得天主的誡命,不要向人發怒;你要記得至高者的盟約,寬恕別人的過錯。

 

詠 103 我的靈魂,請向上主讚頌,我的五內,請向主名讚頌。

 

*** 讀經二 ***

 羅14:7-9

 弟兄姊妹們: 我們中沒有一人,是為自己而生的,也沒有一人,是為自己而死的;因為我們或者生,是為主而生,或者死,是為主而死;所以我們或生或死,都是屬於主。因為基督死而復生了,正是為作生者和死者的主。

 

*** 福  音 *** 

瑪18:21-35

那時候,伯多祿前來問耶穌說:“主!如果我的弟兄得罪 了我,我該寬恕他幾次呢?七次夠了嗎?”耶穌回答說:“不 是七次,我告訴你,是七十個七次!因此,天國就好像一個國 王,要和他的僕人們算帳。開始的時候,來了一個欠一萬塔冷 通的人。因他無力償還,國王就下令把他連同妻子兒女和他 所有的東西都賣掉來還債。那僕人就跪下叩拜國王說:「求 你給我一些時間吧!我會把一切債務還給你。

 

國王就憐憫了他,不但把他放了,還赦免了他的債務。那僕人出來,遇, 一個欠他一百銀錢的同伴,就立刻抓住他,掐著他的脖子喊 說:「把你欠我的錢還給我!!那同伴就跪下哀求說:「給我一 些時間吧!我會把一切債務還給你。’可是他不肯,反而把那 人關進監獄,直到他還清了欠債。其他的同伴看見這事,都很 氣憤,便向主人報告了所發生的一切。

 

主人就把這個僕人叫 來,說:“你這個惡毒的僕人!因為你哀求我,我就赦免了你 的一切債務。難道你不應該也憐憫你的同伴,像我憐憫了你 一樣嗎?”主人非常生氣,把他送去受刑,直到他還清所有的 欠債。所以,如果你們不從內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在天 之父也要同樣地對待你們。

 

福音反省 :

讀經一與福音都提到有關寬恕的問題。耶穌提到的“七 十個七次成為宣講所謂的“無條件寬恕一切”的聖經依 據,殊不知祂後面所提到的比喻是對伯多祿疑問的具體闡 釋。在這個比喻中,國王就是天主,而僕人就是我們每一 位。人之所以可以寬恕他人的根本在於他需要首先意識到自 已被天主所寬恕,否則單憑人的力量是無法做到真正的寬 恕。

 

此外,我們需要參考聖詠中提到的“仁愛與真理必彼此 相迎,正義與和平必彼此相擁”(詠85:11)。耶穌提到的寬 恕絕非是磨滅事實與真理的盲目,而是需要在認識真理與正 義的前提下,以仁愛為標準,而獲得寬恕的平安。真正的寬 恕不僅僅是使他人獲得自由,更是讓自己在天主內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