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

基督徒的生活方式,言行舉止符合天父兒女的身分。

 愛仇,善待祝福詛咒毁謗我的人。這是一條與世界背道而馳艱辛難行的路。

指控論斷是外邦人、撒殫的特性。我們基督徒唯一指控乃是自己,因為我們是慈悲天父的兒女。」

 

*** 讀經一 *** 

達 9:4-10

 我主,偉大可敬畏的天主!

你對那些愛你和遵守你誡命的人,必守約施恩。我們犯了罪,行了不義,作惡反叛,離棄了你的誡命和法令。我們沒有聽從你的眾僕人先知,因你的名向我們的君王,我們的首長,我們的祖先,和全國人民所說的話。

我主,正義歸於你!而滿面羞愧歸於我們,就如今日歸於猶大人民,歸於耶路撒冷的居民,歸於所有不忠於你而被你驅至各地或遠或近的以色列人一樣。我主,滿面羞愧歸於我們,歸於我們的君王,歸於我們的首長以及我們的祖先。

因為我們犯罪得罪了你;然而慈悲和寬宥應歸於上主我們的天主,因為我們實在都背叛了他,沒有聽從上主我們天主的勸告,也沒有遵行他藉自己的僕人眾先知,向我們所宣示的訓令。

 

詠 79 上主,求祢不要按照我們的罪過來對待我們。

 

*** 福  音 ***   

 路 6:36-38

那時,耶穌對群眾說:「你們該是慈悲的,正如你們的天父是慈悲的。不判斷別人,你們便不會受判斷;不定人的罪,你們就不會被定罪;寬赦別人,你們也會得寬赦。你們給別人,必會給你們,要用好的升斗,連按帶壓,裝得實實的,堆得滿滿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怎樣量給別人,天主也會怎樣量給你們。

 

 福音反省:

任何人都是依據自己特定的視域和價值標準判斷他人,這樣的判斷其實是一種對人對己的限制,因為它是設定是非、善惡與美醜的框架。此框架必然是偏狹的,因為人總是有限和主觀的。

當我們把他人和自己框定在自己的判斷標準內時,便會一葉障目,難以接受天主滿溢的恩寵和看到祂更為廣袲的天國。從而,我們對別人的限制,便成了對自己的限制。

我們之所以會因判斷而受判斷,就是因為我們會由於固守自己的判斷標準,拒絕天主更豐富的恩寵。相反,寬恕和給予卻是一種放下個人標準的開放能力,它會讓我們向天主更加開放,從而會從祂那裡領受更多。